首页>市场行情>游故宫博物院之常设陶瓷馆(三)>
游故宫博物院之常设陶瓷馆(三)
2010-12-17 16:58:5189847 浏览/0 评论新闻来源:华夏收藏网分享

整理/华夏收藏网小编

        大家好!这里是华夏收藏网“管4看市场”栏目,感谢各位藏友一直以来对华夏看市场栏目的关注与支持!本期华夏收藏网“管4看市场”栏目继续为大家介绍故宫博物院常设专馆之陶瓷馆明清以来的精品瓷器。

一、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景德镇官窑及清代其他地方窑陶瓷(公元1662年—1795年)

  清代景德镇窑沿袭明制,亦分为官窑和民窑。清朝统治者革除了明朝在手工业方面的一些弊病,废除了官窑的编役制,将明末出现的“官搭民烧”作为定制,从而出现官民竞争的局面,刺激了民窑的进一步发展。

康、雍、乾三朝是清代陶瓷生产的鼎盛时期,由于三朝皇帝均对瓷器生产兴趣浓厚,加之督陶官臧应选、郎廷极(1663—1715年)、年希尧(?—1738年)、唐英(1682—1756年)等对御窑厂苦心戳力地经营,遂使景德镇御窑厂在仿古的基础上,创烧出大量新品种。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记事》罗列当时仿古创新的花色品种达57种之多。德化窑、石湾窑和宜兴窑也沿袭明代传统,按照自身的独特风格健康地发展。

亮丽明翠的康熙青花瓷器

    康熙青花瓷器将明末至顺治青花瓷上的“分水”画法趋于完善,使青花颜色有规律地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并得心应手地用来装饰各种器物。康熙青花瓷器的最显著特点是造型挺拔,胎体坚缜,釉面莹亮,俗称“紧皮亮釉”,青花发色靓丽明翠,被推为清代青花瓷器之冠。

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

 


  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清康熙,高38cm,口径61cm,足径36cm。

  盆折沿,斜壁,近足处凹进一周,砂底无釉,中心有渗水圆孔。内外施白釉。外壁通体青花装饰。折沿上绘缠枝莲纹,花纹中夹杂篆体“寿”字。腹部描绘苍松、山石、海浪、旭日、祥云、蝙蝠等。因松树象征长寿,“蝠”谐“福”音,因此,整个画面寓意海天浴日、寿山福海。近足处辅以荷花纹边饰。口沿下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横排款。

    此器青花淡雅,画意生动,寓意吉祥,应是康熙晚期景德镇镇御窑厂为康熙皇帝寿辰而特制的大件瓷器。 

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

 


  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清康熙,高43.7cm,口径22.8cm,足径15cm。

  尊撇口,长颈,溜肩,腹以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器身采用通景式构图绘山水人物纹,画面中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几位高士坐于石板之上或谈笑风生,或举杆垂钓,悠然自得,表现出士大夫避世隐逸的生活情趣。肩部一侧以青花料楷书“信士生员和德威喜助清溪古洞神前花瓶一枝祈保合家清泰 康熙乙未仲夏吉立”四行供养铭文。

  此器青花色泽青翠艳丽,工艺上采用“分水皴(cūn音村)”技法,以浓淡不同之青料描绘远山近水,恰似中国传统水墨画般效果。“康熙乙未”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为寺庙定烧供奉器物的习俗自明晚期开始流行后,至清代大为盛行。此类器物一般多为民窑制品,器物上留有定烧者及其家属姓名、定烧日期、所居地点以及祈福内容。这种带有定烧日期的器物是民窑瓷器断代的标准器。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清康熙,高16.2cm,口径19.4cm,足径19.2cm。

  笔筒呈圆桶形,直壁,口足尺寸相若,玉璧形底足。内外施白釉,外壁的主题图案为青花楷书《圣主得贤臣颂》一篇。文章的结尾用书写的形式钤釉里红“康熙传古”篆体印。文字笔画工整,娟秀清晰。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圣主得贤臣颂》为汉代蜀人王褒应汉宣帝刘洵之诏所作。帝因其颂扬称旨,顷之擢谏大夫。此篇文章在康熙时期的笔筒上出现,体现出康熙皇帝对汉文化的重视。

匠心独运的雍正、乾隆、嘉庆青花瓷器

    雍正、乾隆、嘉庆三朝青花瓷器以造型繁多、做工精细、图案工整和善于仿古而著称于世。所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朝青花瓷器,颇具匠心,其形态逼真,不署款者常使人真假难辨。

青花枯树栖鸟图梅瓶

 


  青花枯树栖鸟图梅瓶,清雍正,高21.2cm,口径3.4cm,底径7.9cm。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腹以下内敛,近底处外撇,玉璧形底。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通景绘枯树栖鸟图,栖落在冬日枯树上的山雀两两相对,野趣十足,别有情致。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书“雍正年制” 双行四字款。

    此瓶图案疏朗大方,画意生动自然。 

青花龙穿花纹撇口尊

 


  青花龙穿花纹撇口尊,清雍正,高68.8cm,口径23.7cm,足径23cm。

  尊撇口,粗长颈,圆腹下收,近底处外撇,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瓶颈与腹部分别绘通景龙穿四季花卉图案,以海水纹、回纹、如意云纹相隔。近足处衬以海水江崖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尊形体高大挺拔。青花颜色浓郁艳丽,纹饰画工精细,具备清代前期陶瓷大器的伟岸风格。这种器形源自康熙朝的瓷尊,但口沿和足底撇度比那时的器物明显见小。 

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

 


  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清乾隆,高57.5cm,口径15.5cm,足径21cm。

  瓶呈葫芦形,撇口,短直颈,圈足外撇。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颈部对称置夔凤耳,绘如意云纹、璎珞纹、蕉叶纹、回纹。上腹绘画吉祥云蝠纹,下腹绘主题纹样“八仙过海”。八仙身披彩霞、足踏祥云漫步海面。瓶足边绘锦地四蝠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款。

  因“葫芦”与“福禄”音近,故葫芦瓶寓意“福禄”,具有“祝福”的含意。葫芦瓶是明、清时期瓷器中比较多见的造型。此器配有八仙图案,寓意“八仙祝福”。 

青花缠枝莲纹如意耳扁壶

 


  青花缠枝莲纹如意耳扁壶,清乾隆,高53cm,口径7.5cm,足径16×10cm。

  扁壶蒜头形口,短颈,口与肩之间对称置如意形耳,圆腹,腹壁的两侧各凸饰一个鼓钉,长方形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绘青花缠枝莲纹,辅以花卉、灵芝、梅花等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这是一件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其造型、纹饰皆源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表现了乾隆时期在陶瓷器皿制作方面尚古之风的兴盛。 

炉火纯青的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和釉里三色瓷器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的制瓷工匠熟练掌握了烧成难度较大的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烧造技术,大量烧造这两种瓷器。产品图案线条清晰、发色纯正,烧造技术堪称炉火纯青。康熙时期还在青花釉里红瓷器上增加了釉下豆青色,进一步增强了物像表现力,这一品种被称作“釉里三色”。

釉里三色山水纹笔筒

 


  釉里三色山水纹笔筒,清康熙,高15.5cm,口径18.8cm,足径15.5cm。

  笔筒圆口,直壁,玉璧形底。内外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装饰。画面由远山、近水,堤岸、树木、人物组成。将青花、釉里红、豆青等不同色调组合在一起,同时又把青花分成不同的色阶,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

  笔筒胎体厚重,釉面洁白,绘画笔触飘逸潇洒,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釉里三色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它在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增加了豆青色,使物象的表现力进一步增强。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双螭耳尊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双螭耳尊,清雍正,高44.3cm,口径16.3cm,足径24.7cm。

  尊圆口,粗颈,垂肩,圆腹,圈足。肩、腹相交处对称置透雕螭龙耳。内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红装饰。口沿处绘缠枝莲纹,腹壁的主题图案是青花釉里红缠枝莲花纹,近底处绘青花釉里红仰莲瓣纹,足边绘卷草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尊因形状如同倒放的鹿头,故又名“鹿头尊”。其造型稳重饱满,釉色莹润,釉里红颜色亮丽,以青花、釉里红装饰的缠枝莲纹饰,红花蓝叶,色彩搭配巧妙。它代表了雍正时期高超的制瓷工艺。

雍正时的青花釉里红,将两种釉下彩烧制得均很完美,其工艺精湛,造型俊秀,纹饰清新舒展,位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冠。此时的青花釉里红瓷纹饰题材丰富,有云龙、云鹤、云蝠、蟠螭(pán chī 音盘吃)、穿花凤、松竹梅、山水人物等各种。

釉里红云龙纹钵缸

 


  釉里红云龙纹钵缸,清康熙,高36cm,口径40.5cm,足径40cm。

  钵缸圆口内敛,鼓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釉里红装饰。以釉里红描绘海水江崖双龙戏珠图案,龙睛以青花点饰,双龙从海水中腾起,威武矫健,作戏珠状。近口沿处绘青花弦线两道。

  此钵缸造型古朴端庄,胎体坚硬,釉色莹润,釉里红的发色纯正。

    清康熙朝由于掌握了铜红的呈色技术,因此釉里红瓷烧造得相当成功,不论小品还是大器,均造型古朴,胎体坚致,釉色浓淡分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苍劲古朴的康熙五彩瓷器

    康熙五彩瓷器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主要体现在造型更加繁多,色彩更加丰富,新发明的釉上蓝彩,取代了传统的釉下青花,而且恰到好处地使用黑彩和金彩,使所绘物像更加逼真。装饰题材也更加广泛,举凡动物、植物、人物等,无所不有。尤其是人物题材,多取自戏曲、小说或历史传说故事,其艺术风格受到当时民间年画和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1598—1652年)绘画作品的影响,画风朴实,色彩鲜亮,线条刚劲,给人以苍劲古朴之美感。

五彩人物纹瓶

 


  五彩人物纹瓶,清康熙,高45.1cm,口径11.9cm,足径12.8cm。

  瓶盘口,直颈,斜肩,直腹,圈足。这种造型的瓶因形似古代洗衣用的棒槌,故被称作“棒槌瓶”。内外施白釉,外壁五彩装饰。口边饰红彩,颈部绘竹石花卉两组,肩部分布斜方锦地四组开光,开光内分别绘山村草舍。腹壁主题图案表现的是《隋唐演义》中的战争场面——秦叔宝策马迎战尉迟恭,唐王李世民和徐茂公临城观战,空间衬以矮山花树。这种图案俗称“刀马人”,清代康熙时期经常用在陶瓷的装饰画面中。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

 


  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清康熙,高14.3cm,口径18.3cm,底径18.3cm。

  笔筒呈圆筒形,圆口,直壁,玉璧形底。内施白釉。外壁洒蓝地五彩装饰。主题图案绘魁星右手执神笔,左手于胸前握一银锭,立在梅花树桩之上,作向前奔跑状。外底心施白釉。无款识。

  此笔筒所绘图案具有吉祥含义,“笔”与“必”谐音、“锭”与“定”谐音,魁星手执笔与银锭,当寓意“必定夺魁”。这种画面非常适合作为笔筒的装饰。 

继往开来的斗彩瓷器

清代斗彩瓷器虽继承明代传统,但又有很多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器物造型更加繁多,装饰题材更加丰富,图案绘画更加精细。特别是雍正以后,斗彩融合了粉彩和珐琅彩的工艺技法,遂使色彩种类更加丰富,画面更加柔和,物像更加逼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乾隆以后的斗彩瓷器上大量使用描金装饰,画面显得富丽华贵,风格又为之一新。

斗彩缠枝花纹梅瓶

 

 


  斗彩缠枝花纹梅瓶,清雍正,高26.3cm,口径5.5cm,足径11.9cm。

  瓶圆唇,小口,短直颈,丰肩,肩以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斗彩装饰。颈部绘4组朵花纹,肩部饰勾莲纹,腹部以6组折枝花卉纹为主题纹饰,上下以变形勾莲纹相隔。胫(jìng音敬)部绘缠枝宝相花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雍正斗彩瓷器代表了清代斗彩瓷器的最高水平,由于在画面中引入了粉彩、金彩,从而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粉彩的新工艺,这是对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明代斗彩瓷器的重大突破。由此器亦可看出所用釉上彩除红、黄、绿外尚有珍贵的胭脂红彩,使得所绘花卉更显富丽。 

斗彩石榴花纹罐

 


  斗彩石榴花纹罐,清康熙,高8.3cm,口径3.5cm,足径4.7cm。

  罐撇口,短颈,丰肩,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外部斗彩装饰。瓶身绘两组对称的石榴花卉纹。无款识。

    此罐造型隽秀,构图疏朗,瓶身只绘折枝石榴花,简洁醒目。釉上彩以红绿彩为主,颇显清新雅致。 

斗彩缠枝花纹三足洗

 


  斗彩缠枝花纹三足洗,清雍正,高5.4cm,口径17.5cm,足距13.5cm。

  洗直口,浅壁,平底,下承以三足。外底留有9个细小支钉痕。内施白釉,外壁斗彩缠枝莲纹装饰。三足上均绘折枝菊纹。外口沿及近底处均画青花弦线两道。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斗彩山水人物纹菱花口花盆

 

 


  斗彩山水人物纹菱花口花盆,清康熙,高31.8cm,口径59.3×41.5cm,足径45.5×26.7cm。 

  花盆呈六方体,折沿,沿边呈菱花形。深腹,二层台外撇六边形足,底有两个渗水圆孔。器内上半截施白釉,下半截、底露胎。折沿上绘石榴花果,间以“寿”字为饰。盆外壁六面皆绘斗彩群仙祝寿图。足边凸起如意头纹,内绘折枝花纹。折沿下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横排款。

    康熙时期斗彩瓷器的制作技术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而又有所发展,器物的造型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大件器物层出不穷。此花盆所施釉上彩有红、黄、绿、蓝、黑、紫等,缤纷华丽。纹饰绘画笔触细腻,人物刻画尤为生动,堪称康熙斗彩大件器物中的精品。 

富丽堂皇的矾红彩和金彩瓷器

    矾红彩和金彩瓷器均属于传统品种,至清代作工更加精细。矾红彩系用青矾(成分为硫酸亚铁带7份结晶水)加工制成,呈色鲜艳醒目。金彩系用真金做彩,烧成后一经用玛瑙棒打磨,顿时熠熠生辉,给人以富丽堂皇之美感。由于黄金属于贵重金属,致使金彩瓷器制作成本较高,非官窑和具有一定实力的民窑难以问津。矾红彩和金彩瓷器,即使在传世官窑瓷器中数量也不很多,愈显其珍贵。

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

 

 


  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清康熙,高42.2cm,口径4.2cm,足径12cm。

  瓶小口,细颈,垂肩,球形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红彩描金装饰。口部绘六周龟背锦纹和一周蕉叶纹。腹部的主题图案为云龙赶珠纹。近足处绘莲瓣纹,与口沿的边饰上下呼应,烘托出龙纹的矫健凶猛。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以红彩描金装饰作瓷器装饰在清代康熙时期颇为盛行。这件器物上的装饰繁缛细腻,尤其是龙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矾红彩云龙纹杯、碟

 


  矾红彩云龙纹杯、碟,清康熙,通高3.8cm,碟高1.5cm,口径10.9cm,足径9.6cm,杯高3.2cm,口径5.5cm,足径3cm。

  杯敞口,深弧壁,圈足。碟撇口,浅斜壁,圈足。杯内外施白釉,外壁以红彩团状云龙纹装饰。碟内外施白釉,内底红彩龙纹装饰。杯、碟之圈足内均施白釉。无款识。

    此套矾红彩云龙纹杯、碟作工精细,釉色莹亮,色彩纯正,龙纹装饰十分醒目,堪称康熙时期矾红彩中的精品。 

矾红彩人物纹碗

 

 


  矾红彩人物纹碗,清康熙,高8cm,口径18.7cm,足径8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及内底均以矾红彩装饰。碗心青花双圈内绘桃纹。外绘八仙人物,八位仙人身披彩霞,手持宝物,足踏祥云,神态各异。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亮,绘画笔触细腻。画面寓意“八仙祝寿”。 

矾红彩云龙纹盘

 

 


  矾红彩云龙纹盘,清雍正,高3.4cm,口径17cm,足径11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盘内外以矾红彩装饰。内口沿处绘弦纹两道,盘心绘一立龙,周围衬以火焰纹,盘外壁绘双龙戏珠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

    以“云龙纹”作为器物、服饰的装饰纹样,是清代宫廷物品的一大特色,体现了皇室尊贵的象征。 

静穆素雅的杂釉彩和素三彩瓷器 

    清代杂釉彩和素三彩瓷器是在明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官民窑都有烧造。工艺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其中以康熙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创新品种亦最多。特别是康熙黑地三彩和“虎皮三彩”瓷器,颇受欧洲人青睐。

素三彩茄式壶

 


  素三彩茄式壶,清康熙,高37.5cm,口径2.5cm,腹径27.2cm。

  壶小口,曲长颈,口至颈渐粗,球形腹。因形如圆茄,故俗称“茄式壶”。通体施白釉。颈之近肩处以黄、绿、墨3种色彩绘卷枝纹装饰带。腹下部绘绿彩绣球花纹一组。无款识。

     此器造型奇特,胎体厚重,为清康熙官窑所独有。从其造型看,当为宫廷医疗用器。 

素三彩渔夫捕鱼图长方几

 

 


  素三彩渔夫捕鱼图长方几,清康熙,高17.5cm,面长23.5cm,面宽13.5cm,足径17.7cm×11.5cm。

  几面呈长方形,下有四长条形戗,戗四角下承以四条腿。几面以素三彩绘渔家乐图,画面中有的渔夫在捕鱼,有的在往鱼篓里装鱼,一幅繁忙的景象,周围山岭重重,亭台高耸,树木林立,一行大雁在空中飞行。侧面绘冰梅纹。足边两侧绘变形夔龙纹。四腿足心均有一孔。施彩以绿、紫、墨、黄彩为主。几背面中心署一异体字款,外围墨彩双方栏。

    此件长方几为康熙素三彩瓷器的珍贵器物,此种器形在康熙朝较为少见,当为文房用具。

素三彩暗花云龙花果纹盘

 

 


  素三彩暗花云龙花果纹盘,清康熙,高4.7cm,口径25.1cm,足径16.7cm。

  盘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内外白地素三彩装饰。盘内、外暗刻云龙纹。盘内在刻划纹饰上彩绘石榴等折枝花果纹,外壁在刻划纹饰上彩绘折枝牡丹花纹两组。花卉施以绿、紫、黄、黑等低温彩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以黑彩勾绘纹饰轮廓线,将果实的饱满、丰硕表现得淋漓尽致。纹饰层次分明,色彩素雅。

    此器烧制方法是先在素胎上暗刻云龙纹饰,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烧成白釉暗花云龙纹瓷盘,然后在瓷器的表面用素色彩料绘花果等纹饰,再入窑经低温焙烧而成。将釉下刻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使得彩绘纹饰下还透着另一种若隐若现的纹饰,可谓新颖别致。 

素三彩镂空薰

 


  素三彩镂空薰,清康熙,高17cm,面径20cm,面边长7.8cm,底径20.3cm,底边长7.8cm。

  薰呈八方体,下承以连烧在一起的八方束腰台座。通体镂空素三彩锦地开光装饰。顶部一圆形开光内透雕“卍”字图案。周围以素三彩描绘缠枝花纹。薰体八面均有上下呈弧形的长方开光,开光内均透雕钱纹,开光以外均以绿釉上涂点黑色麻点为地,八条边棱上各绘一条螭龙。底座束腰处绘三角形几何纹。整个画面以黄、绿、紫彩为主,蓝彩为辅。薰内素胎无釉。无款识。

    此薰形体线条硬朗,用彩素雅,是一件既美观又实用的宫廷用具。康熙素三彩香薰除八方体造型以外,也有四方体造型的。 

精美绝伦的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是康熙晚期受从欧洲进口的铜胎画珐琅影响而新创的一种瓷器釉上彩装饰技法。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从欧洲进口珐琅料,从雍正六年开始,清宫造办处已能自炼珐琅料,而且色彩种类超过进口料。珐琅彩瓷器的生产系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白瓷胎,选用精品送到宫中,再由造办处指定宫廷画师和宫廷写字人加彩装饰、题写诗句和款识。其画风受西洋绘画影响,讲究透视比例。珐琅彩瓷器主要烧造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当时产量不多,长期秘藏于宫中,目前存世约400余件,且绝大多数都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其工艺之精巧细致、装饰之华美瑰丽,是其他陶瓷品种所难以企及的。

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纹碗

 


  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纹碗,清康熙,高6cm,口径10.8cm,足径4.4cm。

  碗撇口,弧腹,腹部略下垂,圈足。碗里光素无纹饰。外壁黄地开光珐琅彩装饰。黄釉地上有4个花瓣形开光,开光内以松石绿釉为地,彩绘牡丹与菊花。开光外绘折枝莲花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红料彩楷书“康熙御制”双行四字款,外围红料彩双方栏。

    此碗所绘纹饰工整细腻,画面色彩鲜艳夺目。珐琅彩瓷器为名贵的宫中御用瓷器,因烧造数量有限,传世不多,故弥足珍贵。 

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

 


  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清乾隆,高16.8cm,口径6.8cm,足径7.5cm。

  瓶体双联式,盘口,短颈,溜肩,圆腹,束胫,圈足微外撇。盖顶置宝珠形纽。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在胭脂红、蓝地上装饰轧道工艺,并彩绘折枝花卉纹。圈足内施白釉,自右向左署蓝料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横排六字款。

    此瓶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在清代宫廷档案中被称为“合欢瓶”。轧道工艺是在珐琅彩色地上用铁锥划出细如毫芒、宛如凤尾状的花卉纹,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新型装饰技法。在轧道地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 

黄地珐琅彩开光西洋人物纹绶带耳葫芦瓶

 

 


  黄地珐琅彩开光西洋人物纹绶带耳葫芦瓶,清乾隆,高10cm,口径0.6cm,足径2.8×2.1cm。

  瓶呈葫芦形,小口,长方形足,瓶身两侧置二绶带状耳。通体施黄釉,以珐琅彩满绘勾莲纹。瓶身两侧上下开光,上部椭圆形开光内以胭脂彩绘山水楼阁图,下部海棠形开光内绘西洋母子图。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蓝料彩楷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瓶纹样描绘细腻,尤其是开光内的西洋女子衣着华丽,因采用了西洋画的明暗透视技法而具有立体效果。葫芦形的瓶体和山水图案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意味。东西文化的交融在这件器物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清雍正,高5.2cm,口径10.3cm,足径4cm。

  碗撇口,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黄釉地上绘洞石兰花图。一侧以黑彩题写“云深琼岛开仙径,春暖芝兰花自香”七言诗句,引首钤“佳丽”,句末钤“金成”、“旭映”三枚胭脂彩篆体闲章。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外围蓝料彩双方栏。

  此碗造型优美,绘画精细,堪称诗、书、画、印俱佳的精品。

    清雍正早期珐琅彩瓷器虽沿袭康熙时在色地上绘花卉的做法,但逐步加绘雀鸟,而后新增各种不同的山石花鸟题材,更配以诗句、印章。后期逐渐脱离铜胎画珐琅的影响,发展成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白地珐琅彩瓷,形成雍正朝独特的儒雅风格。 

淡雅柔和的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属于釉上彩瓷器中的一种,系康熙晚期在烧造五彩瓷器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工艺的影响,由景德镇制瓷工匠创烧的彩瓷新品种。

  粉彩这一名称源于在五彩色料中引入了一种含有三氧化二砷的不透明的乳白色玻璃粉末,景德镇称之为“玻璃白”。这种玻璃白在彩绘中主要起两个作用:一是利用其乳浊性,对各种彩料进行粉化;二是绘画时先用玻璃白打底,再用各色彩料在其上渲染。由于五彩瓷器采用单线平涂法施彩,致使图案生硬,缺乏立体感,故五彩亦称“硬彩”。而以粉彩所表现的物像,粉润柔和,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更显生动自然,故粉彩亦称“软彩”。

    “粉彩”自康熙晚期出现以后,至雍正时期已取代五彩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中的最主要品种,其后历朝盛烧不衰,但以雍正粉彩瓷器受到的评价最高。其所绘花卉草虫之类的典型纹饰颇得画家恽南田、邹一桂的神韵,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工致殊常”。

粉彩桃花纹直颈瓶

 


  粉彩桃花纹直颈瓶,清雍正,高37.6cm,口径4.1cm,足径11.6cm。

  瓶直口,长颈,圆腹,圈足外撇。通体白釉,粉彩装饰。外壁绘桃树一株,蔓遍器身,花蕾欲放,鲜花婀娜,绿叶青翠,彩蝶飞舞其间。胭脂红彩描绘的花朵颜色深浅不同,花心部分色料最厚,从花心到花瓣边沿红色渐趋浅淡。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瓶造型优美,色彩绚丽,绘画精细入微,图案逼真,是一件颇能代表雍正粉彩瓷器烧造水平的佳作。

    雍正粉彩瓷以白地彩绘为主,其胎体薄轻,釉面纯净,温润似玉,可充分衬托出粉彩之娇丽。有些盘、碗类小件器物玲珑剔透,若迎光透视,另一面的图案清晰可见。雍正粉彩瓷器的装饰题材以花鸟、山水、人物图案为主,尤以花卉见长。它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技法,突出阴阳向背,浓淡相间,层次清楚,富有立体效果。 

粉彩花蝶纹盘

 


  粉彩花蝶纹盘,清康熙,高3.5cm,口径17.5cm,足径10.5cm。

  盘撇口,弧腹,圈足。盘里外粉彩装饰。内底绘一折枝果,旁有一只飞舞的蝴蝶。内壁绘折枝四季花卉纹3组,一组为牡丹、玉兰花,一组为海棠花、梅花,一组为折枝桃花果。盘外壁绘折枝花果纹及蝴蝶纹,以墨彩、红彩勾绘纹饰轮廓线,内填其他彩料。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粉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器的影响而创烧出的一种新型彩瓷。康熙粉彩瓷器处于初创阶段,造型有盘、水丞等。此盘用平涂法绘画,画笔简练,施彩较厚,色阶不够丰富,显示出粉彩瓷器初创阶段的特点。此种盘也见署楷体“大明成化年制”仿款者。 

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

 


  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清雍正,高31.4cm,口径7.1cm,足径9.6cm。

  瓶直口,削肩,圆腹,腹以下渐敛,圈足。器身呈橄榄状,颈部对称置贯耳,足边有两长方形孔可供穿带用。通体以珊瑚红釉为地,上绘数枝粉彩牡丹,三朵盛开的黄、白、粉三色牡丹在绿叶的衬托下娇艳无比。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瓶造型端庄,图案描绘精细,以珊瑚红釉为地衬托粉彩牡丹,色彩娇艳,为雍正时期珍贵的陈设用瓷。

    珊瑚红釉系将配好的釉料吹于细白瓷器上经低温烧成,釉色均匀,呈色红中微闪黄,近似天然珊瑚之色,故名。 

黄地开光粉彩山水人物纹四方茶壶

 

 

 


  黄地开光粉彩山水人物纹四方茶壶,清乾隆,通高15.9cm,口径6cm,足径6.2cm。

  茶壶四方形。壶盖隆起三层台形,置宝珠形纽。壶身一侧置长流,另一侧置曲柄。方足微外撇。壶内壁施白釉,外壁黄色粉彩轧道上绘折枝莲纹,四面各有椭圆形开光,前后二开光内分别绘折枝牡丹和折枝梅花,左右二开光内绘山水楼阁图,分别题有“峰黛疑灵鹫,波光是若耶”、“漫步天街草,闲探上苑花”的诗句。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蓝料彩篆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外围蓝料彩单线方栏。

    此件茶壶开光内绘山水、花卉等图案,并配上御题诗。开光外绘锦地洋花纹饰,锦地与开光形成主次、疏密等多种变化,在繁缛的“锦上添花”中突出了亮点。 

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

 


  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清乾隆,高64.7cm,口径22.2cm,足径20.4cm。

  瓶撇口,长颈,六瓣瓜棱形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口部、颈部及近足处为霁蓝釉描金彩缠枝万福地与如意云头纹、卷草纹、回纹。腹部三组折枝花卉与乾隆御制诗句相间排列,诗句以墨彩书写,末尾钤“乾隆” 、“宸翰” 、“惟精” 、“唯一” 、“比德” 、“朗润”六枚矾红彩篆体闲章。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瓶形体高大,制作难度之大体现了当时御窑制瓷工艺技巧之高。瓶体装饰诗画间错有序,设色华丽,颇具情趣。 

巧夺天工的像生瓷和镂雕瓷器

    乾隆官窑瓷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其娴熟的工艺,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器形和严谨繁缛的装饰。尤其是各种模仿动物、植物以及漆器、木器、铜器、石器等工艺品的瓷制品,均惟妙惟肖,酷似真物,体现出高超的制瓷技巧。各种镂空转心瓶和转颈瓶,设计巧妙,透过外瓶镂空,可以看到内瓶转动出不同的画面,堪称鬼斧神工。

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

 


  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清乾隆,高19.8cm,口径9.2cm,足径11.3cm。

  瓶撇口,短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黄地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卷草纹,颈部绘仰蕉叶纹及圆点纹,肩部绘回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上、下绘缠枝莲纹,中部为镂空仰覆勾莲“T”字形纹。瓶内套一小瓶,与外瓶口部相连,可以转动。小瓶以紫红彩为地,上绘梅树一株。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中部镂空,上下互不相连,可作微小移动,但不能拆开。这种工艺被称作“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经查唐英奏折,可知乾隆八年(1743年)督陶官唐英和协造之催总老格曾“新拟得夹层玲珑交泰瓶等共九件,谨恭折送京呈进”。此交泰转心瓶当为其中的一件。这是唐英为讨乾隆皇帝的欢心而“自行拟造”的。

    转心瓶为乾隆时的创新品种,其造型新颖奇巧,工艺水平极为高超。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

 

 

 

 

 


  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清乾隆,高40.2cm,口径19.2cm,足径21.1cm。

  瓶口外撇,短粗颈,颈两侧堆塑象耳,垂肩,鼓腹,圈足。瓶内套一直腹小瓶,与外瓶颈部相接,可以转动。小瓶白釉地上饰粉彩。瓶颈与肩两部位,各绘12个开光,上下相对。颈部开光中,有楷书“万年”、“甲子”及篆书天干名;肩部开光内篆书地支名。腹部饰黄地轧道的缠枝花纹,并镂空出4组四季园景开光景窗,透过景窗可以看到套瓶上的婴戏图,童子们或骑马、或打太极旗、或持伞盖、或击鼓、或打灯笼,千姿百态。瓶之象耳、口沿及镂空景窗边缘部位均施金彩。瓶内施松石绿釉。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的口、颈部位皆能转动,尤其是颈、肩部开光对合组成一部万年历。瓶体须三部分分别烧绘,在工艺过程中,各部位的收缩比例要控制好,避免在组装、粘接、补彩后出现纰漏。这件陈设器是乾隆八年(1743年)后特制的新式品种。因唐英奏折称乾隆八年“工匠人等以开春正当甲子万年之始”,“复敬谨造得万年甲子笔筒一对,循环如意,蝠辏连绵”。由此可知,此件万年甲子镂空转心瓶亦当是乾隆八年制品。 

仿古铜彩出戟尊

 


  仿古铜彩出戟尊,清乾隆,高28.4cm,口径14.6cm,足径14.6cm。

  尊广口,鼓腹,圈足外撇。器身四面出戟,以青铜色为地,辅以绿松石釉、金银彩,间饰青铜锈色。外底刻阳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外围金彩双方栏。

    此件瓷尊无论造型还是颜色均刻意模仿青铜器,达到了使人仅凭肉眼无法辨别是瓷还是铜的地步,这种釉色是乾隆时期的新创釉色。 

仿黑鲨鱼皮釉嵌钟表葫芦式壁瓶

 


  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清乾隆,高23cm,口径7×3.5cm,足径7.4×3.6cm。

  壁瓶是用来挂在墙上装饰用的瓷瓶,所以一面有装饰,另一面做成平面。这件葫芦式壁瓶,上部开钱形洞孔,用于悬挂。上腹部与瓶颈间对称置如意耳,圆形开光内绘鱼藻图;下腹部两侧置夔龙形耳,中间镶嵌钟表。通体以黑色珍珠地装饰,饰金彩缠枝牡丹纹。瓶内壁及背面施松石绿釉。足底前壁自右向左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内镶嵌四铜制螺丝。

    这种黑色珍珠地系模仿鲨鱼皮效果,在陶瓷器中极为罕见。其造型古朴,形制端庄,既美观又实用。 

色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器

    清代景德镇窑颜色釉瓷器在仿古的基础上大量创新,不但釉色更加丰富、呈色更趋稳定,而且制作工艺亦比明代更加精细。按烧成温度可分成高温、中温、低温釉瓷,按釉色可分为红、黄、蓝、绿、紫、青、黑釉瓷以及窑变釉、结晶釉瓷等。从文献记载和传世品看,雍正时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颜色釉瓷品种多达50余种,可谓色泽缤纷,令人目不暇接。

各种釉彩大瓶

 

 


   各种釉彩大瓶,清乾隆,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

  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所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仿汝釉、仿官釉、酱釉等。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

  清代乾隆时期历时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此时,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别是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鬼斧神工。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炉钧釉铺首耳壶

 


  炉钧釉铺首耳壶,清雍正,高23.5cm,口径9.5cm,足径10cm。

  壶仿青铜器造型。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渐收敛,高圈足外撇。肩部置对称象耳衔环,俗称“铺首”。口、肩、腹、胫部凸起弦纹。通体施炉钧釉,釉质凝厚,釉色以深蓝与浅蓝为主色融熔于一体,流动自然,形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色彩斑驳。外底阴刻篆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此壶造型古朴,釉色素雅,其肩部以象耳装饰,寓意太平吉祥。

    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一种瓷器颜色釉,盛行于乾隆时期。因史籍中有“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的记载,故称“炉钧釉”。其工艺是先以高温烧成瓷胎,挂釉后于低温彩炉中二次焙烧成器,釉面呈现紫红、月白、葱绿等色,因釉面流动,多种釉色融熔于一体,有的蓝中带红色斑点,有的青蓝色中闪现点点蓝斑,颇显华美。 

淡黄釉盖盒

 


  淡黄釉盖盒,清乾隆,通高12cm,口径18cm,足径10.6cm。

  盒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盖面呈浅阶梯状,顶有宝珠形纽。盒内分成七格,呈花瓣状。圈足。内壁与圈足内施白釉。外通体施淡黄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盒胎体略厚,釉面略显不匀,黄釉淡雅宜人。

    淡黄釉瓷创烧于雍正时期,其着色剂为氧化锑,由于其釉色比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传统浇黄釉浅淡,故名。又因其釉色淡雅似蛋黄色,故又称“蛋黄釉”。《陶成纪事》中称之为“西洋黄”。 

别具一格的德化窑瓷器

    清代德化窑主要烧造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等。其白瓷在继承明代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各种瓶、壶、罐、香炉、笔筒、笔山、笔洗等日用器皿比明代明显增多,装饰技法有刻花、印花、模印贴花、镂空等。瓷塑作品继续烧造,以观音、罗汉、达摩等最为多见。雕塑水平虽不及明代,但也能做到形神兼备,仍体现出较高艺术水平。

德化窑白釉楸叶式洗

 


  德化窑白釉楸叶式洗,清康熙,高2.9cm,长13.2cm,宽11cm。

  洗呈楸叶式,浅腹,底下承以不规则六足。通体施白釉。内光素无纹饰,外壁清晰可见其叶脉,底堆贴盛开的梅花。

    “楸”与“秋”谐音,楸叶象征着秋意,对于多愁善感的文人而言有吟诵不尽的秋意诗文,楸叶也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题材。 

德化窑白釉葫芦式

 


  德化窑白釉葫芦式壶,清,高12cm,口径3.5cm,足径5.5cm。

  壶体呈葫芦式,单孔弯流,曲柄,附平顶圆盖,盖顶置宝珠形纽。内外施白釉,光素无纹饰。

    清代的德化窑白瓷的产量比明代多有扩大,在器物上也改变了明代以前以佛前供器和瓷雕为主的局面,这件白釉葫芦式壶就是普通的日用器皿。 

异军突起的宜兴窑紫砂陶

    随着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对紫砂陶的品评,清代江苏宜兴紫砂陶获得更快发展,紫砂陶艺名家层出不穷,其中以陈鸣远、惠孟臣、陈鸿寿、杨彭年、邵大亨等最为著名。由于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对茶具颇为讲究,因此,当时宫廷曾传令擅作茶壶的江苏宜兴专门为乾隆皇帝烧造过一批紫砂茶具。这批茶具做工精细,有的上面还绘有烹茶图并配以乾隆皇帝御制诗,体现出明显的皇家风范。这类紫砂茶具现大都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宜兴窑紫砂菊瓣茶壶

 

 


  宜兴窑紫砂菊瓣茶壶,清乾隆,高10cm,口径7cm,足径6.8cm。

  壶菱花筋囊式,长弯流,曲柄。五出边菱花式盖,宝珠钮。底有“陈殷尚制”四字隶书印章款。深栗色砂泥,砂质极细,色调纯正。

所谓“筋囊”就是将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分成若干等分的出筋纹纳入精确规范的壶体设计当中。自康熙中期开始,紫砂壶的造型多取自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给人以优雅亲切之美感。款识中的“陈殷尚”是清初紫砂名匠,善于制作筋囊形茶壶和形制多样的文玩清供。 

    此菱花式壶筋纹饱满挺直,由顶至底毫厘不差,非一般匠人所能为之。 

宜兴窑紫砂泥绘人物纹诗句茶壶

 


  宜兴窑紫砂泥绘人物纹诗句茶壶,清乾隆,高12.5cm,口径5cm,足径9.5cm。

  壶口微撇,粗颈,硕腹,阔平底,弯流,螭龙形长柄,圆盖,圆钮。腹部两面长方形委角开光内一面堆绘乾隆帝御题诗《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节选,原诗云:“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复事烹煎。品题顿置休惭昔,歌泳羶芗亦赖前。开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笔拟龙眠。装池更喜商邱荤,法宝僧庵慎弆全。”此诗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作(参见《清高宗御制诗文集》),壶上只节选了诗的前半部。另一面堆绘烹茶图。

    此壶造型独特,制作精工,为乾隆时期宫廷壶的一种壶式。 

二、清代晚期瓷器(约1821年—1911年)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和清王朝的日趋衰败,景德镇的制瓷业亦总体上呈现逐渐衰退的局面。但清代晚期官窑瓷器仍然有光辉的亮点,如皇帝大婚和皇太后庆寿用成套餐具的批量生产等,有如晚霞余辉,令人称羡。

    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熊希龄于1906年在湖南醴陵姜湾倡办“湖南瓷业公司”,同时创办“湖南瓷业学校”,聘请景德镇和日本名技师担任讲师,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生产胎质洁白的釉下五彩瓷器。这是中国现代釉下彩瓷器的滥觞。醴陵瓷器从此名扬天下,被誉为中国的第二瓷都。 

清代晚期青花瓷器

    总的说来,清代晚期青花瓷器在造型方面多沿袭前朝,少有创新。青花色调不够深沉,有飘浮感。这是由于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够紧密所致。釉面多呈现起伏不平的水波纹,俗称“波浪釉”或“浪荡釉”。其中的赏瓶、玉壶春瓶等作为传统品种,历朝都在烧造。光绪时期曾仿烧过一批康熙、乾隆青花瓷器,颇为精致。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清咸丰,高28.5cm,口径8.6cm,足径11.6cm。

  瓶撇口,长颈,垂腹,圈足。主题纹饰以青花绘芭蕉洞石、翠竹栏杆,辅以蕉叶、忍冬、变形如意云头、变形莲瓣、朵花纹等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咸丰年制” 双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颈变粗短,腹部加大,是清代晚期玉壶春瓶的标准式样。绘竹石芭蕉园景图的玉壶春瓶始见于明代洪武官窑,清代自康熙朝始成为传统品种,沿袭至宣统。咸丰官窑瓷器存世较少,此瓶造型优美,青花淡雅,纹饰疏朗秀丽,工艺不逊于前朝。 

青花松鼠葡萄纹碗

 


  青花松鼠葡萄纹碗,清光绪,高11.2cm,口径22.3cm,足径8.8cm。

  碗口微撇,圈足。外壁通景以青花绘松鼠葡萄纹,葡萄枝叶繁茂,松鼠穿跃其间。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器青花青翠艳丽,纹饰饱满生动,为光绪官窑仿清初康熙官窑的佳作。

“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

 


  “体和殿制”款青花花卉纹花盆、盆托,清光绪,花盆高11.4cm,口径17cm,足径11.7cm;盆托高3.6cm,口径17cm,足径13.4cm。

  花盆折沿,深腹,圈足,底有两个对称圆孔。通体青花装饰。折沿上篆书一周“寿”字,间绘蝙蝠,口沿边绘朵花。盆腹绘松树、牡丹、芭蕉。外底署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盆托折沿,浅壁,圈足。外壁青花绘折枝牡丹。外底署青花篆书“体和殿制”双行四字款。

    体和殿是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的用膳之处,署“体和殿制”款的瓷器是慈禧太后的专用器。这件器物的纹饰寓意“福寿双全”。 

清代晚期粉彩瓷器

    清代晚期粉彩瓷器多沿袭乾隆时期已有的品种,少有创新。除白地粉彩瓷以外,也有各种色地粉彩瓷。其突出特点是在画面中大面积使用近似藕荷色的紫彩,通常称之为“雪青色”。以道光时署“慎德堂制”、“巨德堂制”等款和光绪时专供慈禧皇太后使用的署“大雅斋”、“体和殿制”款的粉彩瓷器较为精致。由于光绪时宫中喜事较多,故当时瓷器上曾大量使用吉祥寿意图案。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清道光,通高10cm,口径11.5cm,足径4.7cm。

  碗直口,圈足。盖为覆盘式。内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装饰。碗与盖的主题纹样为折枝梅花,辅以如意云头纹做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及盖顶抓纽内均署红彩楷书“慎德堂制”双行四字款。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行宫,署“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 

黄地红蝠金彩团“寿”字渣斗

 


  黄地红蝠金彩团“寿”字渣斗,清同治,高8.6cm,口径8.5cm,足径5.8cm。

  渣斗撇口,阔颈,鼓腹,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黄釉地上书写金彩团“寿”字,间以红彩蝙蝠纹,疏密随形变化。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红彩楷书“同治年制”双行四字款。

    渣斗的功能相当于唾盂。这件寓意“福寿”的渣斗应当是为庆祝慈禧太后寿辰而烧造的。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纹高足盘

 

 


  “大雅斋”款绿地粉彩花鸟纹高足盘,清光绪,高11.3cm,口径24.7cm,足径9.7cm。

  盘敞口,浅弧腹,下承以中空外撇高足。通体内外松石绿釉地粉彩装饰。外壁绘藤萝花。高足上凸起金彩单箍,单箍以下绘海水江崖纹。盘内绘藤萝花和月季花,一只雀鸟栖于藤萝枝上,口沿下空白处自右向左署矾红彩楷书“大雅斋”三字,旁钤矾红彩篆书“天地一家春”图章式款。

    “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内一处建筑所挂的匾名,传说这是慈禧(当时是兰贵人)在咸丰四年春天被皇帝宠幸发迹的地方,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大雅斋”则是慈禧太后为自己的画室所起的名字。署有这两种款的瓷器是光绪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为慈禧太后烧造的专用器。 

醴陵窑釉下五彩花鸟纹瓶

 


  醴陵釉下五彩花鸟纹瓶,清宣统三年(1911年),高30.3cm,口径6.3cm,足径6.3cm。

瓶撇口,细长颈,长圆腹,圈足。瓶内外通施白釉。胎体轻薄。以釉下五彩绘花鸟纹,色彩淡雅。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款,外围绿彩双圈。

    湖南瓷业公司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熊希龄(1870—1937年)在湖南创立。在我国近代制瓷史上,清末民初的醴陵窑釉下五彩瓷在制作技术和装饰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堪称陶瓷艺苑中的一支奇葩。 

清代晚期颜色釉瓷器

    清代晚期颜色釉瓷器多沿袭康熙、雍正、乾隆时已有的颜色釉瓷品种,鲜有创新。常见的有霁红釉、霁蓝釉、窑变釉、青釉、紫金釉、厂官釉、仿官釉、仿哥釉、黄釉、淡茄皮紫釉、炉钧釉等。与康、雍、乾三朝颜色釉瓷器相比,其造型显得笨拙,胎体趋于厚重,工艺水平日趋低下。

茶叶末釉铺首耳炉

 


  茶叶末釉铺首耳炉,清咸丰,高13cm,口径19.8cm,足径13.5cm。

  炉撇口,鼓腹,圈足。腹上部置对称铺首耳。通体施茶叶末釉。外底署金彩篆书“大清咸丰年制”三行六字款。

    “茶叶末釉”是厂官釉的一种,这个仿铜器制作的瓷炉釉面润泽,古意盎然。

窑变釉杏元瓶

 


  窑变釉杏元瓶,清光绪,高29.5cm,口径10.7×9cm,足径11.8×9.2cm。

  瓶长方形,直口,溜肩,鼓腹,方圈足。颈侧对称置贯耳。口下至肩转折处呈委角状。通体施窑变釉。足内露白胎。外底阴刻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款。

    窑变釉到了晚清多以红色为主色,交相辉映着黑色斑块。这种定式,为现代景德镇“三阳开泰”釉奠定了工艺基础。 

三、中国瓷器的外销

  中国陶瓷生产有着大约10000多年绵延不断的历史,堪称世界工艺史上的一大奇迹,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陶瓷作为物质载体曾满载中华民族的深情厚谊,传遍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每到一地,既带去了中国的文明,也载回了世界各国的文明。因此,中国陶瓷被誉为文明交往的使者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陶瓷的外销

    中国陶瓷至迟自唐代开始即销往国外,如果以明代正德(1506—1521年)时期为界限,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销往的地域主要是亚洲、非洲诸国,后一阶段除继续输往这些传统地区外,开始直接与欧洲各国进行大规模的瓷器贸易,而且销量猛增。有人做过统计,在从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年)至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的80年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就达1200万件。18世纪前期,欧洲很多国家获许在广州开设贸易机构,最早获得这一权利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1715年)。随后,法国于1728年、荷兰于1729年、丹麦于1731年、瑞典于1732年也都先后在广州设立了贸易站,这就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瓷器的外销,销售地域也进一步扩大到美洲各国。仅在18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即把2500万至3000万件中国瓷器运往欧洲各国,并在18世纪30年代后占据了欧洲各国对华贸易的首位。中国陶瓷贸易的运输路线,被当代考古学者称为“陶瓷之路”。

青花开光花鸟纹盘

 

 


  青花开光花鸟纹盘,明万历,高3.7cm,口径21cm,足径14cm。

  盘撇口,浅壁,塌底,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盘心绘花鸟纹,内壁绘锦地开光八组,开光内绘花果纹,外壁开光内绘变形灵芝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在装饰方法上,明代景德镇民窑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一改传统的自上而下划分装饰区域与层次的传统做法,创造出一种新的独具时代特色的装饰图案,为我国瓷器装饰的创新开拓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明代晚期大量生产一种既有东方民族传统风格、又充满着浓郁异国情趣的青花瓷盘,这种瓷盘的内壁 6到8个开光,开光内绘各种不同的锦纹和结带、璎珞纹饰。盘心处绘云龙、博古、双鹿或其它题材。这种器物在江西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出土,在国外的博物馆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收藏。在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甚至西班牙和伊朗等国,都曾进行过仿制。这种被欧洲人称为“嘉橹”,日本人称为“芙蓉手”的瓷器,是当时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之一,为我国瓷器装饰增添了新的内容与形式。 

广彩花鸟纹盘

 


  广彩花鸟纹盘,清雍正,高4.1cm,口径25.2cm,足径15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盘外施白釉,光素无纹饰。盘内白釉地以青花绘蝴蝶花卉纹边饰,中央以粉彩绘双凤戏于洞石花卉之间。

    器物造型规整,设色艳丽,纹饰风格迎合了欧洲市场的需要,是广彩瓷器中的精品。 

属于世界的中国陶瓷

    中国陶瓷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至迟自唐代输往国外以后,即不断被仿制。特别是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探寻中国瓷器的秘密和节约因从中国进口瓷器所需的外汇,纷纷仿造中国瓷器,如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伊朗等,欧洲的荷兰、德国、西班牙、英国、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等。这些国家在摹仿中国瓷器的基础上,又不断制造出各具异域特色的陶瓷产品,将世界陶瓷百花园装点得绚丽多姿。

五彩瑞兽纹瓜棱执壶

 

 


  五彩瑞兽纹瓜棱执壶,清康熙,通高13.5cm,口径4.5cm,足径10cm。

  壶体瓜棱状,直口,有盖,金属流,壶底有三足。壶身以五彩绘瑞兽麒麟,伴以花石园景,色彩艳丽,构图饱满,造型十分独特。

    本件展品由沃尔沃中国公司捐献。 

黑彩描金花卉纹碗

 

 


  黑彩描金花卉纹碗,清乾隆,高13.6cm,口径31.5cm,足径15cm。

  碗敞口,圈足。外壁用黑彩描绘簇拥的各种花卉纹,花蕊上用金彩点缀。口沿饰以金彩。碗内心描金画瑞典支票图案,支票上日期注明是1762年8月11日,可以知道这只碗烧制的大致时间。

    本件展品由沃尔沃中国公司捐献。 

粉彩孔雀牡丹纹托盘

 

 


  粉彩孔雀牡丹纹托盘,清乾隆,高5.1cm,口径38×31.5cm,足径24.5×19cm。

  盘呈椭圆形,折沿,浅壁,椭圆形圈足。白地粉彩装饰。口沿处绘矾红彩锦纹,折沿及盘心处粉彩加金描绘山石、牡丹、桃枝、孔雀、雏鸡等纹饰。外壁施白釉无纹饰。与粉彩孔雀牡丹纹汤盆属于一套餐具中的两件。

    本件展品由沃尔沃中国公司捐献。 

粉彩孔雀牡丹纹汤盆

 

 


  粉彩孔雀牡丹纹汤盆,清乾隆,高23cm,口径36×21cm,足径18×14cm。

  汤盆呈椭圆形,置对称扁耳。穹形盖,上置贝式纽。内施白釉。外白地粉彩装饰。器身及盖粉彩加金描绘山石、牡丹、桃枝、孔雀、雏鸡等纹饰,由四季花束分隔出各自的主题图案。与粉彩孔雀牡丹纹托盘属于一套餐具中的两件。

    本件展品由沃尔沃中国公司捐献。 

    故宫珍宝不计其数,价值连城,限于篇幅的限制,本期华夏看市场栏目就到这里了,各位藏友如有哪些关于古玩市场的内部消息,可与小编一起分享,如那您想要了解哪些古玩市场资讯,也请联系小编,华夏收藏网“管4看市场”栏目将会尽可能满足您的愿望!欢迎继续关注华夏看市场古玩信息!更多古玩市场信息请登录:http://www.mycollect.net/info/HuaXiaKanShiChang.asp。我们下期再见!

华夏收藏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dmj@cang.com。

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收藏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来源为华夏收藏网合作媒体的转载稿件,华夏收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需转载,请自行与来源方获取版权。

发表评论
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