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评论>汉碑隶书被冷落的原因>
汉碑隶书被冷落的原因
2018-12-06 17:00:271267 浏览/0 评论新闻来源:分享
汉碑隶书被冷落的原因

摘要:在隶书的取法上将注意力转向简牍帛书,而且"草化"隶书成为一种流行,逐渐放弃了碑派隶书以汉碑隶书为主要取法对象的做法,汉碑隶书逐渐被冷落。

汉碑隶书被冷落的原因

宋《山河堰赋》

碑派书法的兴起以篆、隶为先导,其中隶书的创作是以汉碑隶书为取法对象,将汉碑隶书那种古拙的审美风格与自然风化形成的残缺之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完全摆脱了唐宋隶书书写的范式。近代的隶书创作也无不直接继承清代碑派隶书的创作模式,尤其碑派书法家完全摆脱帖学的影响,重建书法语言体系的创新方法和勇气影响着当代人的书法创作,以开放的眼光继续拓展书法的取法范围,进一步将出土的古代所有字迹作为书法创作的资源,在隶书的取法上将注意力转向简牍帛书,而且"草化"隶书成为一种流行,逐渐放弃了碑派隶书以汉碑隶书为主要取法对象的做法,汉碑隶书逐渐被冷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当代还缺少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而认清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有利于深层次地分析当前隶书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

汉碑隶书被冷落的原因

明代王铎隶书

一是碑派隶书所形成的高度后人很难超越,后人在前辈大师强大的影响下极易处在影响的极度焦虑中,避开向汉碑隶书的取法,也是后人摆脱前辈大师"影响的焦虑"的首选办法。


汉碑隶书被冷落的原因

邓石如隶书

从魏晋至清前期,一直是以追求典雅、讲究内在气质的魏晋帖学为取法标准,魏晋书法成为后人品评书法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帖派书法在取法的时间上不会超过魏晋,故而隶书也是以钟传碑版隶书为取法对象,可是钟传碑版隶书在用笔和风格上已经失去了两汉隶书的特点。隶书在帖学占统治地位的千年之间始终处于低谷,而清人在隶书取法上超越魏晋而直接转向汉碑隶书,隶书才得以复兴。清人在取法汉碑隶书时,不但深刻地领会了汉碑隶书的精神风貌,而且开创性地将自然风化所形成的残缺之美与用笔、用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古朴浑厚、气势雄壮的金石之气。随着碑派书法的发展和完善,碑派书法取得了与帖学相提并论的地位,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两大分支。

汉碑隶书被冷落的原因

在隶书创作上出现了一大批大师,如郑簠、金农、伊秉绶、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还有朱彝尊、俞樾、陈鸿寿、杨岘、吴大澂、徐三庚等大家,真是名家迭出,蔚为大观。他们都是以汉碑隶书为取法对象。郑簠"初学隶,是学闽中宋比玉,见其奇而悦之,学二十年日就支离,去古渐远,深悔从前不术复本,乃学汉碑,始知朴而自古,拙而自奇,沉酣三十余年,溯流究源,久而久之,自得真古拙,超奇怪之妙"。金农早年学郑簠,后师法汉碑,自谓"石文自五凤刻石,下于汉唐八分之流别,心摹手追……",称"《华山》片石是吾师",中年后又取法《天发神谶碑》。邓石如隶书取法《史晨前后碑》,融合《华山庙碑》、《张迁碑》等汉代名碑。伊秉绶"遥接汉隶真传",以《张迁碑》为骨架,参以《开通褒斜道刻石》、《裴岑纪功碑》等碑。何绍基广临《张迁碑》、《衡方碑》、《乙瑛碑》、《礼器碑》、《石门颂》等汉代名碑,几年如一日。赵之谦取法《张迁碑》等碑。吴昌硕隶书师《祀三公山碑》,又加入了临写《石鼓文》的经验。这些大师都从汉碑入手,深得汉碑之精髓,入古出新,将各自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了一座座高峰。当代人如果依承清人隶书创作的范式,必然滑向清人隶书创作的窠臼,很容易步前人后尘。面对清代碑派隶书大师的伟大成就,后人在他们强大力量的影响下会逐渐失去创新的能力和勇气,所以今人会尽量避开清人的影响,另找出路。这是汉碑隶书被冷落的一个原因。

相关资讯

华夏收藏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dmj@cang.com。

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收藏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来源为华夏收藏网合作媒体的转载稿件,华夏收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需转载,请自行与来源方获取版权。

发表评论
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