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藏趣逸闻>文物商店旧藏 清光绪竹编大师刘通山考篮精美堪比官窑>
文物商店旧藏 清光绪竹编大师刘通山考篮精美堪比官窑
2014-07-23 09:20:483082 浏览/0 评论新闻来源:华夏收藏网分享

精美考篮

感谢华夏收藏网xiaozhen藏友供图

这个品像是万里挑一,早年文物商店卖出的,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代天骄,唯我独尊,考篮我收藏不少,象这种美器还是唯一的。此篮不顶对不起古人。

这类提盒属方桥篮,也叫考篮,是清代光绪年间竹编大师刘通山(1874—1933年)所作,主要是存放笔墨印砚及书籍的容器,便于提携。在当时一般供士人、文人墨客赶考或游历时使用。

此件提盒分为上下两层,加盖。篮的篮环上部一般刻以规整的线条纹,间有寿字或十字纹,这样的刻工与篮体边框风格相溶合,显得十分素雅高贵。

提盒的五个面均由薄如纸片的竹篾精编而成。提梁用整竹对称雕刻,竹刻技艺精湛,时间长呈现象牙黄一样,两侧均刻有"双凤捧日""福在眼前"等表现吉祥富贵的图案,提梁上的铜锁成寿桃状,里有锁孔。铜锁的设计与提梁上雕刻的纹饰融为一体,别致而又新颖,篮体使用的精篾,取材于本邑乡间的金竹,这种形如芦竹的家园细竹,有篾性精韧,色泽如嵌金丝的特点。

刘通山对金竹的选用十分讲究,取材要求必须是三年以上的成竹,通过剖青、卷竹、剖竹、开间、劈篾、抽篾、刮篾等工序,制成篾片与篾丝,篾片薄如蝉翼、篾丝细若发丝,在制作过程中,坊主刘通山对编作与雕刻把关极严,凡制作不到位的竹篮一律不准出坊外售,制作一个完整的考篮,多则一年,少则几个月,凡刘通山作坊所出优质篮品,一般均会在篮体底板上盖上"余姚方桥镇刘氏通山精造名篮"印款,这个时期的方桥篮,其工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种竹篮,工艺精湛,美轮美奂,名扬浙东,精绝江南,构思精妙,工艺精湛,匠气尽脱,古趣盎然。曾令多少儒雅之士为之叹服,堪称精绝。

刘通山因制作精篮用眼过度,而不得不靠吸食乌烟提神,后来竟吸到成瘾。1933年,刘通山不幸感染了一种俗称"碧罗痧"的传染病不治而亡,当时刘家作坊正处于兴旺时期。刘通山一死,作场内一时群龙无主,一些工匠见无人支付薪金,大多辞工返乡了,方桥篮的制作一落千丈,原先的订单,因迟迟不能兑现,主人只好派人取走了定金。不出三年,方桥篮作坊就匆匆倒闭了。

刘通山,一位伟大的竹编匠师,他精湛的技艺,在中国竹编工艺史上书写了浓厚的一笔。
这是一个把竹编工艺发挥到了极致的经典,更是我国传统竹编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以如此的品相保存至今亦实属难得。

线条力道有唐风,刻工精美是明清苏扬风韵,设计又有南部风格。名家果然不昧流派,融合各路精髓。

本文原帖:http://jd.cang.com/1272629.html

相关资讯

华夏收藏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dmj@cang.com。

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收藏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来源为华夏收藏网合作媒体的转载稿件,华夏收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需转载,请自行与来源方获取版权。

发表评论
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