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雅昌艺术网
香港巴塞尔2018年11月上海艺术季前期,原本应该按计划参加西岸艺博会的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忽然对外宣布 ,未来几年,画廊将会暂停参加各类艺术博览会。在西岸的参展名单上,他们的名字赫然在列,但展会现场,已然没有了画廊的身影。他们也给香港巴塞尔发去了一封暂时退出参加的信,对画廊这一决定,香港巴塞尔回信到:“我们敬佩你们的勇气!”
事实上,这个想法他们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有了,画廊总监陈海涛坦言,在当下,博览会越来越多,但画廊参加博览会的有效性不一定越来越大。所以2018年参加完原来答应的几场博览会之后,画廊做出决定,先退出博览会系统。“这个变化是好是坏先不去衡量,但做出变化本身是好的。”陈海涛谈到。
2018年,各大画廊参加博览会的日程,几乎在一整年没有停歇,从年初的香港巴塞尔,到年尾的上海博览会季。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许多画廊把参加博览会当做创收的重要方式。但也有像站台中国这样的机构,选择暂停下来,让自己“冷静一下”。
然而,全新的博览会依然在“积极”涌现:比如即将开幕的台北当代艺博会。当各大画廊马不停蹄奔赴台北之时,面对博览会“热”与市场“冷”,本土遭遇国际市场的当下,画廊究竟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2018Art Basel 现场博览会“热”遭遇市场“冷”
2018年,是国内博览会爆发的一年,全年共新增了6场。其中三家在北京(JINGART、北京城市(酒店型)博览会(AFIH)、北京当代),另外三家分别在成都(艺术成都)、南京(南京扬子当代艺术博览会)、杭州(艺术西湖·国际水墨博览会)。
与此同时,国内博览会的重镇——上海,也迎来了新的变化。以西岸艺博会为代表,在第五年,扩容场馆,无论在品质上,还是规模上,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已经晋级国际水准。另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博览会:ART021,也于2018年扩展至北京,创办JINGART艺览北京,在定位上不仅立足本土,也兼顾国际。
2018画廊周北京晚宴现场一方面是博览会越来越热,另一方面,是2018年市场的相对客观与冷静。根据2018年雅昌艺术网于7月份推出的“2018年画廊生存调研报告”显示,北京地区画廊,接近75%认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整体经济下滑。超过60%的画廊表示过去三年收支平衡或偶有盈利;50%的画廊表示2018年整体销售数量与去年持平。上海的画廊情况要稍好于北京:在过去三年间,约四成画廊表示空间盈利,超过六成的画廊坦言没有盈利,或者偶有盈利。
到下半年,几家画廊选择关闭实体空间,或暂时歇业,只保存画廊的名义,但继续参加艺博会,也许更加表明了当下博览会“热”与市场“冷”的态势。
不仅如此,本土画廊遭遇国际画廊,亦在2018年给本土画廊带来了更严峻的竞争压力。尤其体现在已经具备国际水准的西岸博览会上,无论参展画廊的占比,还是整体的销售情况,国际画廊具有明显的优势,不少国内画廊无奈地向雅昌艺术网表示,他们在博览会上感受到了正在被边缘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