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undefined>第七期华夏收藏网“名人访谈“直播现场 烟雨轩>
第七期华夏收藏网“名人访谈“直播现场 烟雨轩
2019-04-17 17:10:26816 浏览/0 评论新闻来源:华夏收藏网分享

藏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华夏网站的在线专访现场,这次我们邀请的嘉宾是烟雨轩老师,他对玉器和寿山石收藏情有独衷,并且对中华篆刻艺术也颇有研究,这次他将把20年收藏生涯里碰到的事带给新人们,给大家一点启示。

管理员3:烟雨轩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请到您作为我们第7期"名人访谈"的嘉宾,欢迎您来到华夏网络在线交流现场,同时非常感谢您能从百忙之中抽取时间接受我们的专访。

烟雨轩:大家好!来到专访现场,偶左手拿了哈根达丝是给管三美女的,右手那这香烟是给三石兄的,脖子上挂个大包,包里有二个瓶,一瓶酒一瓶水果汁还有牛肉罐头,是给来宾们准备的,大家自己动手吧。

在回答问题前先解释一下,俺别字比较大,偶手指象萝卜,用的又是小手提电脑,""""发现经常打错,今天我也会格外注意。

对于学术性上的问题,我仅是发表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只是我在收藏路上走到现在的点滴总结而且,仅供参考而已。不对的地方望老师们指出,访谈过后我们可以单独讨论。

文芸版主在http://www.mycollect.net/blog/48482.html帖里问我的7个问题,我会在空隙中间逐个回答,感觉这7个问题提的很好。

在那个帖里"不管三七二十一"老师的问题,晚上他不来的话,我最后回答。

大烟这厢有礼了,就立正给大家敬个标准的军礼偶

(以下简称为管、烟)

烟:我先回答文芸老师的二个问题:

1)中国玉文化渊源追溯几千年,那么是什么时间开始,玉饰由皇贵史大夫转入民间?其本质根源是什么?

回答一:

最早的玉文化当然是旧石器晚期的刮削器,应该追溯6000到5000年前,目前出现玉器的有很多文化遗址。

辽河流域的查海文化、新乐文化、红山文化;

在黄河流域的有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在长江流域的有卡若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马家滨文化、凇泽文化、良诸文化、含山文化、石家河文化;

在珠海流域的有石峡文化、卑南文化都出土了玉器。

如果他们也叫玉器的话。通常意义上的玉器是在旧时代时代晚期出现的,在那么多文化遗址里大家熟知的红山、良渚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那时的玉器大多是祭祀和陪葬用途,都人为是赋予了神的色彩。

玉饰传人民间百姓的时代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汉高祖时玉器从神坛上走下,走进了上流社会用作礼器,汉武帝后随着"丝绸之路"的通畅,逐渐在上流社会里流行。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入老百姓,背景是厚葬之风的衰亡和政权动荡。

第二种、也有另一种说法,西汉九岁的汉平帝即位,以王莽为辅政大臣,出任大司马,王莽毒死汉平帝。王莽篡夺皇位后,王莽为了让百姓感觉他宽厚和大度,掩埋他的篡位阴谋,就容许一般百姓配带玉器,那时司南佩、冈卯佩、翁仲等一批小佩件传入民间百姓。

从旧石器时代到两汉,玉器经过漫长的发展后,逐渐走上了一个高峰。但到魏晋南北朝后期也走到低谷,造成玉器在中国历史上有数百年的断层。这对后来玉器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隋代后玉器又慢慢从低谷开始恢复元气,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就是隋代到明代的发展过程。为第二次玉器高峰,清乾隆时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代表中国玉文化最高成就的是何朝何代?其代表作品是哪些?

回答二:

代表最高成就的有很多,这个取决于审美标准,可以划入这个范围的有:红山、良渚、凌家滩、殷、西周、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西汉、乾。

说到工,我们一般认为西周、汉、明末、乾隆这4个朝代的工是给我们留下最深的印象的,西周的代表是"双阴挤阳"、汉的代表是"游丝铁线描"、明末出了一代大师陆子冈,乾隆朝就不用多介绍了,"大禹治水"这一批山子的成就至今可能都无人超越,还有现代的天工奖作品。

到了清代雍正时期宫廷里设了玉器造办处,到了乾隆二十四年平定了新疆地区准葛饵部和回部动乱,新疆玉料的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彻底解决了玉器发展中长期以来的用料问题,为玉器制作得到了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个人认为中国玉器的鼎盛期有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两汉时期。(用料有90%运用了昆仑山系玉,俗称和田玉)

第二个时期是:清代乾隆时期。(平定准葛饵部后,彻底解决了和田玉的用料问题)

第三个时期是:当今的太平盛事,经济繁荣带动收藏,技术设备的进步,信息的畅通,我个人认为着是中国第三次的玉器高峰期。

管:烟雨轩老师为什么会想要学篆刻?

烟:以前经常看到俺老爸翻那些古书,感觉那写文字好玩,因为喜欢玩,是一种自发的喜欢偶尔玩玩,也没有很大的抱负和想法,当看到人家喜欢我的作品时,那就是我篆刻路上最大的动力,就一发不可收的迷恋上了。

管:在学篆刻时,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烟:在学篆刻时千万不能求速,多看看别人的作品和印谱会对自己有帮助,谈到这里我感谢华夏的yizibanjie老师,他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刚开始学时就是注意安全,不要用力太猛,掌握好刀和石的用力程度,我伤过手。有兴趣有时间就为了放松自己就篆刻一下玩玩,也是不错的娱乐方式。

管:请问烟师认为收藏哪类的藏品有比较好的回报?

烟:我认为收藏,应该收藏自己喜欢的,看得懂的藏品。情愿高于一般价格买件完美的流传有序的,不要为了便宜买回件带有遗憾或者争议的藏品。藏个放心藏个喜欢,那是最好的方式。

要是经济上的回报的话,我建议选择资源性和文化性的藏品,来作为投资。

因为近10来年的和田玉的飞涨,证明资源类投资有着很高的回报率。

文化性的投资方面,10年前的油画藏家告诉我们,对那时间的中轻年艺术家身投资是最好的投资方向。

目前名人作品得到的追捧是一般老百姓望尘莫及,所以一定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审美观念,看准中轻年艺术家的好作品进行投资收藏,说不定几年后中轻年的艺术家就成为名人了。还有就是对作品的本身而不是对名气的盲目追捧,名家有应酬作品,不是名家也有惊天之作。

哈哈……把两种投资合并起来的话,那就是篆刻艺术,随便为偶的篆刻同好做个广告:)

管:那请问您对于寿山石的收藏有什么观点呢?

烟:寿山石是远古时期的火山岩浆,沿着山缝再说寿山形成,也称无根之石。它滋润不亚与和阗玉,色彩胜过和田玉。在盛事收藏的今日这样开采下去,在不远的将来,寿山石资原将会枯竭,所以收藏寿山石是很好的收藏方向。在选择寿山石时滋润放在第一位,最好无裂。

管:您是怎么样看待玉器中老件和新件的区别?

烟:在品质同等的情况下,我感觉应该收藏老件,老件玉器它承载着我们祖辈们的聪明和智慧,把玩它能有和古人握手的亲切感,也更好的让你打开想象的翅膀,随着这件藏品飞跃一下时空。

但是绝对不能盲目的追求老,在华夏看到很多仿老的玉器,都是"包老",卖出了就完成了历史使命,这一做法我个人感觉是旧货贩子的延续,而不是真正藏者所想看到的。

所以我真心的希望藏友们,在您没有看懂玉质和新老工的区别前,你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同样大小的和田玉为什么"包老"的比新的和田玉便宜?难道人家不懂吗?

二、卖家的"包老"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没实质性的""""有用吗?

三、不要相信神仙和皇帝,他们一样有走眼的时候,他们的意见只是参考,自己不断的学习才是最好的方向。

考虑完这三个问题后,我建议大家去博物馆看看地摊走走,还建议藏者每年买本"古董拍卖年鉴"的书,了解真正古件玉器的市场行情,自己可以更加塌实的走好收藏路。

新玉器的收藏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只要料对、工精、自己喜欢,货比三家就不至于被人拾你的口袋,玉器新藏家我建议先从新件开始玩起。当你捂着耳朵不听故事,能用自己眼睛看出新老后,您再慢慢摸索老件玉器。

管:有藏友想问:玉文化和玉工是分不开的,那么何种工,最能代表中华玉文化的本质属性?其代表作是那些?

烟:个人认为各个时期的玉器作品都有各个时期的特征,传说中的和氏壁,只是传说没有物品,我个人认为只能去景仰而没法去研究。根据记载和存世物的考察,我感觉藏于故宫的一对西汉的"玉双犀首璜"乾隆还为它作诗:"返绝久非籍,沧桑全亦奇。……"具有那时代玉器发展的代表性。在清中期,由于解决了玉料的供应,和乾隆的爱古,朝野爱古成风,就出现了一批清仿古玉器,比较有代表性有,藏于故宫的"玉镂雕螭凤长宜子孙壁""大禹治水"山子。还有异军突起的痕都斯坦玉器也进入了清宫,痕都斯坦位置在乾隆所撰《天竺五印度考铧》记载:"若夫北印度,实近我回部之叶尔……。"在现在的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痕都斯坦虽是外域,但是在乾隆时期的中国玉器史上,也应该把痕都斯坦玉器,记下永恒的一笔重色。

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掀起的收藏热,在玉收藏上,对广大玉爱好者您有何意见?

烟:当前随着我们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收藏业的兴趣,玉器收藏是一个很热门的收藏科目,向广大同好提点我个人的看法,仅仅个人观点仅供同好参考:玉器文化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经济和投资等方面的综合体,在投资收藏前先要了解玉文化,当今市场仿古玉泛滥,不要盲目追求古和老。偶就推荐二本书《中国玉器赏鉴》薛贵笙主编的。还有一本《古董拍卖年鉴》每年多发行的。

管:从您所从事的玉雕和其它材质的篆刻艺术中,最能体现和蕴涵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有那些本质特征?对其它艺术门类有何重大影响?

烟:我从事的不是雕刻工作,我属于玩票性质的玩友,篆刻是我业余消遣的一种方式,因为喜欢祖国的那些多变的文字,就喜欢上了篆刻。篆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从甲骨文、钟鼎文和汉玺、秦印中无不透出我们中华文字文明的过程,篆刻文化承载这是中国文字的发展变化史。篆刻和中国画、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相连关系,篆刻艺术也透露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思想。北京奥运会的会标也选用了中华篆刻的形式表达出来了。

管:对于您和濯清轩老师为了弘扬中国文化,而一起举办的首届篆刻拍卖有何感想?

烟:我和濯清轩老师的篆刻拍卖专场,只是我们自己喜欢篆刻,是我们的"练兵",是给大家的一次检阅,也想寻找同样和我们一样喜欢篆刻的朋友而且,还没到"弘扬"这样的高度。管3老师这样一说,俺真的被你的"弘扬"说的惭愧。在拍卖中能得到广大会员的支持和真诚参拍,我们很欣慰,这是我所有专场拍卖里最成功的一场100%成交。也得到了友谊,借这个问题再感谢那些朋友和老师,有你们的支持,这将是我在篆刻路上最大的财富。感谢大家的支持!

管:那么热爱收藏玉件的您,在自己身上挂的玉器好吗?

烟:偶自己玉不离身的,自己佩玉的好坏很难去平说,古人云:君子比德与玉。古人把玉带在身上,是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具备了玉的五德,时刻用来警示自己的言行。而不是显富摆阔的。我自己的佩玉在我心里是无价的,他已经陪伴了我好多年,我从它石性比较大的时候养着它呵护着它,让他现在焕发滋润,我想它一定给我回报。也听到过很多玉器回报人的故事,虽然有点唯心主义,但是是寄托了我们的愿望。从唯物主义观点说,我盘玩我那玉器时,能让我静下心来,让我脱离烦躁的情绪,也是一种回报。

管:您作为收藏方面的老前辈、和一定鉴赏能力的专家,最后能否给我及其他年轻的玉收藏爱好者作些友情提示和宝贵建议?

烟:俺有点不好意思,偶不是专家只是玩家而已,希望华夏的同好少走弯路,就一言向送:当你能捂住耳朵只用眼睛看懂;玉器的新老,玉器的质地后,在把少伸玉器。还有一句,当你还没看懂玉的质地前,不要盲目追求"",那也许你会100%输,当你看懂了质地,把新仿件当老件买进的话,你起码50%质地还没输。所以先要学质地,在去看新老。一步步稳定在收藏路上走好。还是推荐我在113楼回答里的二本书,《中国玉器赏鉴》薛贵笙主编的。还有一本《古董拍卖年鉴》每年多发行的。不要看那些印刷质量差照片下还有标价的书。

管:接下来请藏友们回过神来,欣赏图4-7(由烟师提供),有请烟雨轩老师为简单介绍下这枚章的篆刻过程及蕴含的文化。

烟:此印文是"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是我喜欢的一句子,我卧室里也有这样一幅字,我喜欢所以就发上了。篆刻方法用了大篆所制。

寿山石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自从明代文彭开创了文人篆刻后,寿山石就一直是篆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管:现在请大家欣赏8-10图,烟师为我们详细分析下这个玉件的年代、材质、重量等。

烟:我没想到会问这个问题,我上这件是最要目的是希望华夏如意!华夏的会员如意!大家多事事如意,我对大家的祝福!很多人会说老,也会为什么年代会争论,但是收藏是一种雅玩,欣赏的同时伴随着争论甚至争吵,个人感觉失去了"雅性"。这件我说清末民初的话,我想肯定没人反对,但是这件为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时代,出口创汇的产品。工是延续了民国的工艺,材质为和田玉,总重量在570克左右

祝福华夏的所有朋友如意健康!

管:现在留下一点时间,请各位藏友开始向我们烟雨轩老师自由提问

答藏友问:

常言笑 :再问篆刻须要在什么条件和时间下才能有机会学成~

烟:主要的喜欢,我的篆刻是作为消遣和放松,很高兴你也喜欢,我们可以共同的学习一起提高。

kahar阿布力孜 :烟老师请教一下:谈谈您对和田籽料原石的今后的走向看法?

烟:玉器是承载在艺术文化的载体,好的和田玉好的工艺水平那一定还会涨。

voice :问烟师一个问题:同是中华之瑰宝,为什么玉器没有象瓷器、丝绸那样受西方世界所追捧?海外玩玉之人,多限于华人圈(除考古之外)。即便在靠近玉源之地的中亚、印度地区,也不见得好玉。我们极少在玉器上看到西方文化的元素。他们似乎更喜欢的是红蓝宝石、钻石和金银器。在他们眼里,是因为玉不美?还是不珍贵?如果是认为不美,为什么会产生大相径庭的审美观?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因为审美的背后是价值观。有人一定会说这是受儒家文化之影响,但在中华,士民庶人无论文化背景差异多大,对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指爱好者),我认为文化关联度并不大。这究竟因为什么?是不是因历史渊源积淀,存在着迷信和崇拜?如果不是,玉岂不是成为不同价值观的试金石了?

烟:我个人感觉瓷器只有中国有,西方人的外向和我们国人的内敛使爱好上的差异所致吧。

但是近年来在西方拍卖市场上玉器的缕缕创造了新高,也在得到世界的认可。

奥运会的奖牌用玉,国人也将重视将玉器推向国际,我想让世界一接受的过程也需要我们的努力。

玉器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的永恒灿烂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烟师好,汉以前,古人视玉器如神器,或祭天,或配葬,唐宋以来,玉又赋予了另外的含义,或护身,或寓意,或显示财富。我有这样的想法,明清玉和现代玉无所谓新老,石头本来就老,只是工的优劣,明清玉和现代玉如让我选择,我选择工好的,不去较年代,不知我的想法对也不对?

烟:不管三七二十一老师好,你在那个帖关于玉有五德问题回答一下:

作为一位玩玉人士首先要爱玉和了解玉,中国玉文化中,玉和君子联系在一起,

历来就有"温润如玉""洁身如玉"君子如玉""君子比德玉"

春秋战国时代,把玉器,赋于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把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内容与玉的天然物理性并论,于是出现了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

目前大家说的五德是:仁、义、智、勇、信。

仁,玉温润而泽,谓之仁。

义,玉廉而不刿,谓之义。

智,玉垂之如坠,谓之礼。

勇,玉缜密坚实,谓之智。

信,色彩斑斓却心地透明,谓之信。

说法有所不同但是总体应该相差不大。

真正要谈玉德也许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篇幅谈,有机会还是个别交流。下面就想谈谈现代人玩玉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希望爱玉的藏友真正的了解玉的内涵,不要拿出件玉器,第一句就是;"我这件玉要什么什么价格了。"这样有点背离了中国玉文化中的精髓。古人把玉佩带在身上,是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举止的,而不是用佩玉来显富和比阔的,我们也要学习一下玉的内敛。

喜欢玉 :你上传过的那些精美的犀角器是家传的?还是拍得的?抑或是地摊上淘得的?谢谢!

烟:我上传的犀牛制品多是拍卖和外流回来的。

千里吟长歌 :请问烟师,新手怎样才会收到货真价实的玉器和寿山类的藏品?

烟:寿山石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自从明代文彭开创了文人篆刻后,寿山石就一直是篆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开采止今和它独特的形成过程,人们称它为无根之石。寿山资源已经匮乏,很多品质相继灭绝。再说寿山的滋润不亚与和阗玉,色彩胜过和田玉。我敢段言:在盛事收藏的今日这样开采下去,在不远的将来,寿山石资原将会枯竭,所以收藏寿山石是很好的收藏方向。只要喜欢无裂无隔还要就是注意细腻度和滋润度。

内行小张 :您玩收藏二十几载 请问收藏是以自己喜欢的个性特色为主,还是随波逐流,收藏的意义是什么?请烟师解答~!

烟:我是收藏自己喜欢的,在上收藏路前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的思路,随波逐流和股票中的追涨没什么区别。

千帆 :现在社会上收藏玉器的主流方向是明清件,热度很高,价格也一年一个样。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只要是明清件玉件,无论品相好孬,都有追求者。借烟版的专访地,请烟版给华夏玉版喜欢明清件收藏的朋友谈点建议。应该怎么收藏明清件?收藏什么样的明清件?

烟:市场认可才是硬道理,真正的明清件存世量大。当前仿品也很多,我对收藏明清件的朋友提点建议就是要开门,不要一件藏品给你带去的只要烦恼和争议,有可能的话还是流传有序的藏品。应该注意的就是在上手时把:质地、器型、刀工、包降全部打个问号,当一个个问好解除后再和同好讨论欣赏。

老玉不是一样对就对了,疑问全部排除才能肯定。

千帆:只是想问烟师做为玉版的版主,在对玉版里藏友评贴的观察中,觉得在所有男士中,谁的水平最高?

这个问题不问啊,只是说出来玩玩的。

烟:网络上不应该比什么水平,大家用玩的心态就好。华夏的确人才济济,也有刚入门的新手,层次高低不一,在争论中得到提高,每个层次多希望探索和讨论,站在不同的层次上讨论一个问题,那争论在所难免。只要不是对人生攻击,争论不是坏事,时间能让有的观点和立场转变的。

玉版需要进步需要发展,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口号,我个人感觉华夏是大家的华夏!玉版是大家的玉版,很希望看到大家:"从我做起。"一个网站的兴衰不是靠几个斑竹努力才能兴旺的,要靠每位真正热爱华夏会员的努力才能兴旺发展。让我们每个人问一下自己:"你为华夏做了些什么?"。我认为从自己做起,是我们热爱的网站发展的根基!

轻描淡写 :烟师说说收藏故事啥时候有续集吧?呵呵,看了觉得意犹未尽啊,短短几篇很难覆盖哈~~

烟:《我的藏玩野史》但是在想写遍《收藏路上走马观花》的系列。等空些时间写

新月格格:烟斑竹,请问您在最初学习篆刻艺术的时候,怎么把握自己的篆刻风格?

烟:我是喜欢自己摸索先看了秦汉印后来对黄牧甫的风格,自己喜欢就开始摸索,也要感谢华夏的yizibanjie老师的指点,在这里感谢他!

烟:时间快要结束。感谢管理员3丫头!感谢三石草堂老师!感谢光临本场专访的所有老师!在华夏有您们的支持和关心是我最大的财富!我深深的鞠躬表示对你们的敬意和感谢!时间很快,偶的香烟缸里烟蒂已经满了,偶的茶喝的已经淡了。有点舍不得离开这里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因为华夏有你们而灿烂!我有您们这将在篆刻和收藏路上最大的动力!专场的灯光已经暗淡……,我肩膀、脖子、后辈已经酸了,也需要活动一下了。最后偶起身为大家鞠躬对所有来访的老师和朋友表示深深的感谢!

大家有什么问题吗?偶要抽烟去了。

管:时间过的真快,第七期的"名人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谢谢烟雨轩老师精彩的回答和三石老师的鼎立相助,以及众藏友的踊跃发言!谢谢!下期华夏名人访谈我们再见。

烟:大家晚安!感谢各位的光临和支持!我该躺一会了,不然真的腰肌老损了。偶还是鞠躬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为华夏收藏网原创访谈内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资讯

华夏收藏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dmj@cang.com。

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收藏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来源为华夏收藏网合作媒体的转载稿件,华夏收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需转载,请自行与来源方获取版权。

发表评论
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