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undefined>景德镇:千年瓷都之殇>
景德镇:千年瓷都之殇
2010-05-01 09:17:332023 浏览/0 评论新闻来源:分享

2006年9月,一批从越南金瓯岛附近打捞出水的雍正年间瓷器在上海展出,引起国内外关注。从形状和图案上,可以分辨其精湛的工艺技术。明年年初,该瓷器中的7.5万件将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拍卖,总估价达200万欧元。近年来各大拍卖行屡创新高的中国瓷,一再被国际买家争抢,让人困惑的是,中国如此丰厚的瓷器文化背后,却没有传承或衍生出一个享誉国际的现代商业品牌……

  在结束不久的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来自美国、英国等38个西方国家的陶瓷厂家展出了各自的陶瓷品牌,而拥有瓷器之都称谓的景德镇不过是一个地区品牌,而且没有其独特的商业品牌,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大师落寞技艺流失

  熊景宏出生于陶瓷世家,本家长辈亲戚或从事制瓷业,或从事陶瓷教育工作,唯有她成了陶瓷行业的局外人。“我的工作和瓷器并没多大关系,但是我喜爱陶瓷,热爱陶瓷文化。”作为这次博览会论坛聚会的主持人,她忙里忙外,说能为瓷器做点事,内心无比高兴。

  熊景宏的家就位于湖田古窑遗址旁,她说小时候,地上俯首皆是古瓷片,那时不知道是文物,随意乱扔。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湖田古窑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彼时,景德镇许多瓷器厂改制,下岗工人愈来愈多。与她同时代的人大都选择了其他行业。在景德镇人看来,以瓷器为生似乎只在故事中。

  而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一个城市与一种行业,像景德镇与陶瓷业那样有着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瓷雕艺术家刘远长感叹,如今只能看到很少的几个作坊,而更让人担忧的是,随着诸多工艺大师的老去,景德镇精湛的工艺技术也在流失。

  景德镇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闻达于世。刘远长认为,“若是说日用瓷的工艺技术,中国并不落后,但是现在景德镇小型工作坊太多,且大都致力于仿古瓷的制作,在艺术上并无创新之作,工作坊的弊端是没有行业标准,造成瓷器品质参差不齐。”

  刘远长认为,“做仿古瓷意义不大,中国瓷想要提高竞争力,必须要有创新。”熊景宏对此却有自己的看法:“国营厂倒闭,许多人不得不靠仿古瓷挣钱,在没有温饱的基础上如何谈艺术创造呢?”自主研发,艺术创新都需要一定资金积累,许多人迫于生计不得不以仿古瓷为生。

  故宫博物院陶瓷鉴定专家杨静荣多次去景德镇考察,对仿古瓷现象深有感触:“景德镇的所谓艺术瓷,多是以瓷器为载体表现中国画的感觉,而没有强调陶瓷本身的材料语言。

  瓷都品牌全线失落

  现代景德镇个体窑厂已多达三五千家,基本都在生产艺术瓷,仿古瓷器是其主要产品,推崇的还是‘珠山八友’这样的古瓷器,多数粗制滥造,长此以往,瓷器生命力何在?”

  对于瓷器发展现状,他深表忧虑:“历史上景德镇是个非常开放的城市,甚至连城墙都未修过,这在古代是特例,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景德镇人兼容学习的本领,可是现在,景德镇人的思想保守,一味沉溺在历史中,景德镇瓷何谈辉煌再现?”

  据杨静荣介绍,陶瓷分三大类:建筑陶瓷、工业陶瓷、日用陶瓷。除此外还有艺术品陶瓷。就建筑陶瓷与工业陶瓷而言,中国发展并不落后,但是,代表瓷器发展最高水平、最具有艺术价值的日用陶瓷却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

  在美国留学的CINDY则认为,在美国,高档日用陶瓷商品的柜台如今大多被法国、英国、德国等产品所占据,中国瓷器往往是被放在最廉价的地方。反观国内市场亦是如此。在高档商城内也几乎难觅国产瓷器的身影。

  中国陶瓷协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黄芯红告诉《财经时报》,国际上流行的日用瓷器正向两极发展,要么走精美之路,巧夺天工,找不到一丝缺憾,如英国的皇<

相关资讯

华夏收藏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dmj@cang.com。

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收藏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来源为华夏收藏网合作媒体的转载稿件,华夏收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需转载,请自行与来源方获取版权。

发表评论
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