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拍卖动态>2020西泠秋拍 | 研朴堂藏古代供石暨文人清供雅玩专场先览>
2020西泠秋拍 | 研朴堂藏古代供石暨文人清供雅玩专场先览
2021-01-12 16:22:028008 浏览/0 评论新闻来源:西泠拍卖分享

1月16日 B厅 13:00

研朴堂藏古代供石暨文人清供雅玩专场

自古名贤居士幽斋好古,除一卷代山、一勺代水,还寄澄怀于拳石块磊。西泠历代供石专场渊源甚早,早在08年西泠秋拍首推中国历代供石专场, 被当时国内赏石圈内的专家公认为质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内地第一个古典赏石专场拍卖。

本届特别筹备《研朴堂藏古代供石暨文人清供雅玩专场》,含硏朴堂旧藏各代赏石十数块,囊括英石、灵璧、太湖、昆石等文石之属。本专场另有其他各类赏石、清供、匾额、雅赏之器。来源清晰,名家旧藏,掌上珍玩,奇趣清供共计百余件,以飨各位藏家。

研朴堂故主在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关心爱护沪上诸多书画名家,文革风波过后,历经浩劫,前辈大家之间的惺惺相惜令人动容,其高迈风骨亦留存于鉴赏雅玩,代代相传。

古今文人 交酬唱和

一组三件 领衔释出

本专场研朴堂后人友情提供重要标的一组三件,便是"李研吾珍藏古物、陆俨少书、徐孝穆刻"三老共赏之绝妙珍品。

甲子春月(1984),李研吾以珍藏双石示陆俨少、徐孝穆。两件供石皆配有陆俨少书、徐孝穆刻款题文。

英石底座铭文: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为研吾同志写白香山咏石诗句,甲子春月,陆俨少记,孝穆刻。

灵璧石底座铭文:小米拜石。陆俨少书,孝穆刻。

只见英石赏石体态嶙峋,顶部嵌空玲珑婉转,底部具峰峦岩洞之状,正如春云初起,万叠争飞。石表极为皴皱,沟壑脉络皆曲折涟漪,如群峰巉岩,亦似缥缈波涛。石色青灰,表面干涩,较少包浆,尤如干裂秋风,意境沉郁萧森,更显古拙苍茫之气。

合米万钟藏玩"谿云"英石供石摆件、灵璧石小米拜石供石摆件、配以米万钟行书立轴? 一组三件

石中部呈束腰结构,底部修冶收缩,为明代赏石崇尚奇逸灵动的造型特点。与宋元时古朴浑厚,平淡天真的风格不同。此石宛转而生奇,玲珑而生巧,气韵生动,如溪山云霭,尽灵秀飞动之妙,洵奇物也。

篆书铭米万钟"仲诏石玩"印

再看英石铭文镌刻"仲诏石玩"印。此英石为明代着名藏石家米万钟所藏,蓄石之乐 自在机趣。米万钟有"石癖"、"石友"、"结交尽奇石"等印章,与此石背面有所镌刻的"仲诏石玩"印,皆为其爱石、赏石、藏石之证。

"米氏万钟,心清欲澹,独嗜奇石成癖。宦游四方,袍袖所积,惟石而已"?文臣为官,若平生嗜好尤在江封山月,难免疏狂成性,次韵好石、有祖风。

英石立峰崎岖,原配柏木卷几式底座?形如烟云回转,纹比溪水流波,铭曰"谿云"

石名"谿(溪)云",暗合苏轼《行香子》词: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得此二石,置于庭前,昕夕晤对,领山水之清晖

赏石木座题句为李研吾上款,由着名书画家陆俨少所书,竹刻大家徐孝穆所刻白居易《双石》诗句?"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笔走龙蛇,婉转流丽,为石增辉。今之好石者能得幸以见米芾、米万钟联结一体, 时空交错,自是感怀不已。

原配木座底座题句??"甲子春月为硏吾同志写白香山咏石诗句"

木座呈几案式,台面为平面,中部挖随形凹穴以嵌入赏石。座以整块木料雕成,宽广厚实,使赏石整体的视觉中心降低,更觉沉稳敦厚。木座腿部外翻呈卷云形,线条流畅宛转,与赏石之造型得以呼应,浑厚质朴之中仍见灵巧匠心,亦体现明代审美之情趣。

另一小米拜石灵璧石,立峰亭然秀耸,有峰岭嵚崎之状;缜密温润,有苍圭紫玉之色;包浆浑厚润泽,筋线已成黄褐色,纹理纵横,仿佛山崖间的潺潺水痕。

石上部向右延伸,仿佛高山坠石,颇有摇摇欲坠之险势。中段瘦劲挺然,底部右侧又屹立一小峰,尖锐凌厉,与上方之坠势呼应,呈回环之态。

整体视之,赏石造型若一高士伫立,头戴帽冠,含胸垂首,低头拱手,呈揖拜之姿。

正如随形红木底座上由陆俨少记、徐孝穆所刻"小米拜石",落款"硏吾同志嘱题",书法精妙,镌刻亦佳。此石传至近代,亦藏于李研吾先生斋中。

所配木座以一木整挖,随形而制,直壁,底承长方形足,台面隆起,饰一周连珠纹,挖随形凹穴以嵌入赏石底部,契合紧密稳定。表面包浆温润,造型端庄挺拔,更突显赏石瘦劲、高耸之势。此外木座还锁定了看面与视角,更突显出"小米拜石"的主题。

( 英石及灵璧石底座铭文拓片 )

白居易《双石》末句: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三件佳品,三位老友,先贤咸集,名家旧藏,甚为难得。

此番佳趣,当为知者所重。

米氏文房藏石各具形胜,奇巧殊绝,皆为珍品。后此石辗转流传三百余年,至近代藏于李研吾先生处,与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高凤翰 "小方壶" 赏石,同为斋中清供,洵为百年古物。

李研吾又配以米万钟行书立轴?"自把玉簪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笔法精细,豪迈大气。旧配轴套,上有题签"米万钟行书",钤"李硏吾选藏"朱文印。

据研朴堂少主人回忆,此件米万钟书法立轴为其父李研吾于60年代自上海文物商店购得,并配布囊及题签。

米万钟不但继承了米芾的"石癖",其书法亦有海岳遗风。此米万钟书法一轴,全篇布局精致,信为大家手笔。书法流利自然,行笔洒落不羁,笔势连绵不绝,如行云流水,满纸云烟舞动,神情自适。

笔墨之疏密虚实,亦如石之巉岩洞壑,俯仰向背之间情姿生发,二者灵气相合,精神相通。石如其字,字如其人,玄同物我。

▲2020西泠秋拍

明·米万钟藏"溪云"英石供石摆件、灵璧石小米拜石供石摆件及米万钟书法立轴一组三件

释文:自把玉簪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款识:米万钟。

钤印:书画船(朱),北地米万钟字仲诏书画印记(朱),海淀渔长(白)。

签条:米万钟行书。李硏吾选藏(朱)。

英石铭文:1.溪云。仲诏石玩(朱)。2.仲诏石玩(朱)。

英石底座铭文: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为研吾同志写白香山咏石诗句,甲子春月,陆俨少记,孝穆刻。

灵璧石底座铭文:小米拜石。陆俨少书,孝穆刻。

1.英石带座高:58.5cm?座长:45cm?座宽:28.5cm

2.灵璧石带座高:49cm

3.画心长:141cm?宽:27cm

RMB: 680,000-1,500,000

来源:研朴堂主人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作者简介:米万钟(1570~1631),字仲诏、子愿,号友石、湛园、文石居士、勺海亭长、海淀渔长、研山山长、石隐庵居士;锦衣卫籍,陕西安化(今甘肃庆阳市庆城县)人,徙居北京宛平县。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后裔,明代书画家。官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职。好石,善山水,花竹,书法行、草俱佳,有南宫篆法、章草遗迹。与董其昌齐名,称"南董北米";又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并称"明末书法四大家"。

底座铭者简介:1.?陆俨少(1909~1993),名砥,字俨少,以字行,改字宛若,上海嘉定人。从冯超然习国画。工诗文,善书法,尤精山水,间作花卉、人物,也多妙笔。为一代艺术大师。曾任西泠印社顾问、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2.?徐孝穆(1916~1998),别名文熙,江苏吴江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擅篆刻、绘画,尤精刻竹、砚、紫砂茶壶。上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上海市文管会编纂。?

上款人简介:?李硏吾(1916~1987),研朴堂故主,原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共天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长期在上海工作,关心文博事业,热衷明清书画收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根据唐云的建议,主持恢复朵云轩,并大力支持协助唐云举办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林风眠个展(1962年)。文革中,李硏吾深受四人帮迫害,在身处逆境,特别是1974年四人帮掀起批"黑画"恶浪时,李硏吾依然关心爱护沪上诸多书画名家,和唐云、来楚生、谢稚柳、关良、陆俨少、林风眠、程十发、方去疾、刘旦宅、陈佩秋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今一旦得是数山,坐四方之胜,岂不幸欤

不知我之在丘壑,丘壑之在我也

与米芾同有泉石之癖者,不仅有其明代后人"石痴"米万钟,风流犹前人肩,还有赖于其他文人的参与。

明代以来,文人画家寄托山水之思于赏江南山石之趣,其中即有文征明。太湖石不仅是文征明的画中经常出现的元素,还是他书斋中常伴之长物。

石背面修治较平,断如陡崖,上有文征明题刻,铭曰"云峰永宝"。正如文征明题刻所云"似云非云,停云于斯",石如烟霭云涛,吞吐变化,灵气十足,恰与文征明之书斋"停云馆"名称相合。

▲2020西泠秋拍

明·文征明藏太湖石"云峰永宝"供石摆件

铭文:1.云峰永宝。征明(白)。

???2.似云非云,停云于斯。征明。

说明:此件供石原配明代鸡翅木底座。

带座高:41cm?座长:26cm

RMB: 500,000-800,000

藏者简介: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别号衡山居士,斋名停云馆,江苏苏州人。贡至京师,授翰林院待诏。文师吴宽。书学李应祯,擅行草与小楷,尤其小楷温纯精绝。绘画初师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诸家,于山水、人物、花卉无所不精,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领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来源:研朴堂主人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此块太湖石立峰,上尖而下阔,质地细腻坚密,石表苍润嶙峋,有明显的风化剥蚀,抚之却光滑温润,为时常盘玩供养所致,可知为主人心爱之物。石体多孔洞,嵌空玲珑,连环贯通。如文征明之曾孙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云"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

这块太湖石不仅是文征明创作的灵感来源,还是他隐逸山林的精神寄托,以如云峰之石供于停云馆中,独坐晤对,水声山色,可竞来相娱。

▲2020西泠秋拍

明-清·天坑石"天池"供石摆件

说明:供石原配红木底座。

带座高:25cm?座长:24cm

RMB: 80,000-120,000

来源:研朴堂主人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此石造型奇绝,从多个较角度观赏,各具形态。石呈横势,隆起处经盘抚摩挲,色泽浅而温润,质地细密。岩脉曲折扭转,呈波折结构,相互层叠挤压,如云水婉转。

侧视中部为一平面,上端竖起较小峰峦,下部圆浑饱满,褶皱纵横,沟壑幽深,曲折窅冥,如海面暗礁峭立,表面波澜不惊,下侧暗流涌动。俯视此石,纹理蜿蜒,曲折盘绕,极富变幻,如一截古树仙槎,根瘤盘结多变,回环扣合处尽显阴阳、明暗、刚柔、虚实之美。

▲2020西泠秋拍

明·黑太湖石"远航"供石摆件

说明:所承木供石原配鸡翅木底座,为几案式,束腰,四内翻圭足,台面为平面踩边,中央挖随形凹穴嵌入赏石,造型简洁端庄,重心沈稳,具有明式意味,与赏石之气韵相衬。

带座高:35.5cm?座长:33.5cm

RMB: 50,000-80,000

来源:研朴堂主人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太湖石横峰,形似连绵峰峦,又如波浪涟漪,由左至右逐级升高,坡壑明显。因受水流激啮而多孔洞,清润灵动,得天划神镂之巧,嵌空玲珑之致。左侧石体略薄,突兀呈脊棱状,锋芒凌厉,廉刿如剑戟,有向内合围之势。

中段拱桥飞跨,连接右侧似碑状石峰,浑厚巍峨,列如屏障。石表苍润嶙峋,皴皱斑驳,宛如象皮。质地坚密,敲击有铿锵之声。通体青色,凸隆处久经摩挲赏玩,包浆浓郁润泽,石色也由青灰向黝黑过渡。色调温润柔和,如秋岩积翠,又如游云阴影,郁然森秀,有高深幽远之思。

▲2020西泠秋拍

清·英石"如意"供石摆件

带座高:24.5cm?座长:37cm

RMB: 120,000-180,000

来源:研朴堂主人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供石原配黄花梨山形底座,台壁竪直,台面隆起,如山崖层峦,逐层抬高,至顶端开五处随形凹穴嵌入赏石下端,并使一端太抬高,以突显赏石之态势,匠心精妙。

此英石原为横峰,以木座将其一端架起抬升,令其倚侧,顿生险绝飞动之势。细察其形,若虬龙向上昂首,腾空欲飞上苍茫,有起风云之势,凌然为瑞应之状。石中部两处嵌空,似龙嘴微张,龙目深邃,前端齿牙外露,须目喷张,威仪凌凌。

石表上端平滑圆润,高低起伏处如龙之鼻、额、眼眶之形;下侧多涡孔窍穴,褶皱嶙峋,又极似斑斑龙鳞,亦如龙须怒张,鬃毛鬣鬣,形神兼备。石色上层青灰,下层黝黑,色泽分明,似龙出于渊,驾奔涛,卷溟渤,露头角白浪。

▲2020西泠秋拍

清·灵芝"浮云"清供摆件

说明:下承红木架式底座。

带座高:32cm?座长:17cm

RMB: 30,000-50,000

来源:研朴堂主人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台面装饰不规则的凸起块面,并有三处随形散布的凹穴以承接,下为木架,五只腿足,将整体重心抬高,拉伸纵向之势,更觉巍峨高耸。此天然灵芝状如山石,轮廓曲折,通体丰满。

顶部直立高耸,两册似悬崖峭壁,峰峦叠嶂。表面突隆累累,褶皱密布,错落有致,似山峦起伏之间有林草丰茂;下部若巨岩巍峨矗立,如虎踞龙蟠,势如嵩岱。两侧有突出之菌盖,表面高低起伏,深陷处犹如如沟壑逶迤,隆起处又宛若山石累累,似有虬龙攀附,颇有雄浑浓郁之姿,莫可名状。

表面髹有黑漆,以作防虫、防腐保护,色如玄铁,隆起处包浆润泽,沈静浑厚。芝寿千年,灵芝不但是仙草灵药,还被视为祥瑞、吉兆,以灵芝为清供,不仅可赏其自然天成之形,亦有吉祥纳福之寓意。

▲2020西泠秋拍

明·昆石"观云"供石摆件

带座高:52.5cm?座长:26cm?座宽:22.5cm

RMB: 50,000-80,000

来源:研朴堂主人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底座出版:丁文父《中国古代赏石》第139页,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年。

供石原配木底座,呈长方形,中部束腰,平面台面起鼓踩边,中央挖随形凹穴;束腰之上的台壁为直壁,下部分外膨满覆卷云纹;底足整挖而成,分立四角,兜转有力并饰相同的卷云纹。该座包浆醇厚,整体造型端庄、壮硕,装饰随意,浪漫,具有典型的明式风格。

此石呈黄褐色,表面多颗粒状晶体,高低起伏,突隆累累,即为《长物志》中所言"核桃块"一类。石表因长年抚摸而形成包浆,过度自然,隆起处光泽莹亮温润,凹陷处表面枯涩,因土渍沁积,色泽较深。

▲2020西泠秋拍

元·灵璧石"春笋"供石摆件

带座高:19cm?石高:15cm?座长:14cm

说明:供石原配紫檀底座,雕刻有左右对称的卷云纹饰。

RMB: 无底价

来源:1.泥留斋旧藏。

2.研朴堂递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出版:丁文父《中国古代赏石》第215页,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2年。

此石呈立峰状,上尖下阔,巍然秀润。上似扁斧,下成矩形,左下部有一孔洞分别向左侧和后部通透;前面倾斜,后面平直。石形方圆相兼,嵌空玲珑,浑厚朴拙,即丑又怪,虽擅一拳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

石表沟壑纵横,有纵横粗线痕,或开如断裂,或坳坎逶迤,纵横包络,若龟兆,若蚕丝,如青蚓之走泥,似黑虬之鳞甲。石色岚翠,青绿间杂以黄、白色岩脉,白者如山间曳云,黄者如抹霞返照,背面遍遗朱色石皮,如东坡之赤壁。久经摩挲,隆起处覆以浓郁的包浆,敷腴如腊,更觉莹然光润,平滑灵秀。

细察此石修治,后面上部有人为的断面。前面的线痕曾经刻划,但因为年代久远,其边沿已现磨痕。左下部孔洞的四周无雕凿痕迹,洞壁表面与石体表面节理也一致,因此孔洞应为天成。底面经截锯子而成,因此十分平滑,但已有磨痕,表明此石原无底座而直接立置于书案等家具上。据研朴堂少主人回忆,此供石曾与友人Richard Rosenblum一并前往哈佛大学专业仪器测定,此石年代距今2000年左右。

华夏收藏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dmj@cang.com。

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收藏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来源为华夏收藏网合作媒体的转载稿件,华夏收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需转载,请自行与来源方获取版权。

发表评论
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