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评论>全国人大代表孙艳玲:建立国家级传承人博物馆让“非遗”活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孙艳玲:建立国家级传承人博物馆让“非遗”活起来
2019-03-07 14:38:52756 浏览/0 评论新闻来源:分享

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冷万欣 郭航报道

3月5日中午,在人民大会堂广场外,一位身穿满族刺绣服装的女性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她就是来自黑龙江牡丹江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孙艳玲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怎样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文化旅游景区里面去,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单单靠国家输血,使其自身就能形成造血功能。孙艳玲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我国有30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些传承人担负着非遗传承的重要使命,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些传承人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大部分传承人都是在地方土生土长,发展空间小,生命力薄弱;二是大部分传承人年龄偏大,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三是因为资金匮乏,持续发展力不从心,大部分非遗传承前景堪忧。要改善这些不利局面,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国家级传承人非遗博物馆,通过国家和社会的支持,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非遗能够传承下去和展示下去,发扬光大。

在孙艳玲看来,近年来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担负着非遗传承的重要使命,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建议建立国家级传承人非遗博物馆以此促进地方本土非遗保护。"孙艳玲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孙艳玲建议,由国家财政拨款,专项扶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建设非遗博物馆。对用地等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非遗博物馆由国家级传承人自主经营。采取以国家输血与自身造血相结合的方式,两条腿走路,使保护非遗工作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国家级传承人非遗博物馆通过收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影像及文字资料等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和有形的财产。国家级传承人非遗博物馆通过借助高新技术研究非物质文化,对物质文化遗产以适当的方式进行传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传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享受,加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意识。

"国家级传承人非遗博物馆通过博物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研究成果,对人们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非遗博物馆可以借助公益与非公益方式提高展览的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从而发挥非遗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发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双重作用。"孙艳玲说道。

孙艳玲指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才能提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才能发挥文化遗产的持续作用,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谈及国家级传承人非遗博物馆的功能,孙艳玲说,通过收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影像及文字资料等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和有形财产。"借助高新技术研究非物质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适当的方式进行传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

此外,在非议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孙艳玲指出,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对于非遗融入旅游的认识不到位,开发程度还很低。为此,她建议要加强文旅融合,推进非遗进景区。把具有代表性魅力的民族特色旅游产品,作为提升旅游景区品位的重要元素,既有效延伸了旅游产品链,也让非遗项目得到了活态传承。

今年的两会,孙艳玲带来了五套满族服装。孙艳玲说:"因为两会期间,我要五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所以就特意准备了五套满族服装。"满族服饰是非常有讲究的,孙艳玲希望通过郑重、标准的满族服装传播传统民族文化。借着两会的机会,真正地把牡丹江的少数民族,满族祖先的发源地,靺鞨族的文化传播出去。

相关资讯

华夏收藏网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dmj@cang.com。

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收藏网”。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华夏收藏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凡来源为华夏收藏网合作媒体的转载稿件,华夏收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需转载,请自行与来源方获取版权。

发表评论
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请登录
客服